[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如果以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当时叫视听教学协会)1963年的定义作为其诞生的标志,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这40年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学科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同时伴随着它的发展的还有人们对教育技术作为专业存在及其身份的持续不断的质疑。甚至连有些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都感叹说:“论理论,我们比不上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论技术,我们又比不上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究竟是干什么的?”这显然是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 那么,一个专业存在都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呢? 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性人物芬恩(James D.Finn,1915-1969)(1953)曾经提出关于一个领域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专业需要的6个条件,它们是:有智慧的技术(Intellectual Technique);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个智慧的技术;进入这个专业之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存在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协会,他们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团体,成员之间有高质量的交流;出台了相关专业的系列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一个有组织的理论知识体系,随着研究的进行,这个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地被扩展。(注:James D.Finn,Professionalizing the Audiovisual Field,Ronald J.McBeath(1972),Extend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Selected Writing by James D.Finn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33),Washington,DC:AECT.) 对于教育技术领域而言,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和技术是教育技术有智慧的技术的核心,这个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注:教育技术的有智慧的技术不是在开始声称是“设计”问题,是“开发”问题,是“后勤”问题,或是“管理”问题,并且运用专门的技术在解决它。而是,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教育技术系统地把人、程序、思想、设备、组织等整合到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决定需要哪些相应的技术的组合,从而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评价并管理这个方案。所有这些存在于整体的问题和整体的解决方案的场合中。引自AECT TaskForce on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1977),The Definition ofEducational Technology,Washington,DC:AECT.)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专业人员确实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训练;我们有协会,存在协会人员之间的高质量的交流;而且早在1977年,(注:AECT Task Force on Definition andTerminology(1977),The Defin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Washington,DC: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就出台了相应的专业的标准和道德规范;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一个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扩展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芬恩认为这是它能否成为一个专业的关键。 教育技术学专业到底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知识,培养具备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即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构成问题,是证明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合理性的关键,也是制约当前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的问题。 一、关于教育技术定位与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构成的讨论 关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到底是什么,无论是在该领域内部,还是在该领域的外部,都还没有达成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教育技术是指为了更快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而在教育活动当中有效应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这里的“各种技术”到底指的是什么?“总和”又是指什么?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还是有一个灵魂性的东西,从而使“各种技术的总和”大于各种技术单个相加之和?如果只是各种技术简单的相加,有存在专业的必要吗?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直接影响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构成的研究。 笔者在博士论文中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在导师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的观点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上已经连续发表。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来看,对技术有5种理解,即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意志(Will)(指技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笔者认为:这5种理解不是分立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的属性,揭示了技术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构成。技术的“非物质因素”即指“技术能力、技术意志、技术活动或过程,还有技术知识”,而“物质因素”是指作为物质手段的技术。技术的这些“非物质因素”,甚至包含其“物质因素”,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技术知识”(“物质工具”是技术知识在有形物体中的凝固和体现;“技术能力”是建立在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的;“技术意志”主要指由人类需求而形成的技术目的及其背后的观念,这也是建立在对技术的认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技术过程或活动”指“如何做”的程序和操作规则,这本身就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正因为如此,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认为,“把技术看作知识是一种关于技术的最佳分析方式。”(注:张斌《技术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3页。) 所以,笔者认为,教育技术作为人类一项有特定目的(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业,教育技术学作为生产相关知识并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专业,它的定位经过了不断从狭义到广义技术定位的发展过程,我们应当采取广义的技术的含义来定位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即综合关于技术的5种理解,而不是从技术的某一个理解(比如技术是工具)去认识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学专业(详细的论述请见作者在《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1、2、3、6、7、8、9期的相关文章,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其中,站在“技术是知识”的高度去全面理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是证明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关键视角,也是构建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