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童宏保(1964-),男,安徽怀宁人,硕士,北京卓达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北京卓达经济管理学院 教务处,北京 100000

原文出处:
教育与经济

内容提要: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虽然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只是单纯的经济资源要素分析,忽视了人作为资源运用的主体的作用。社会资本理论强调人的资源运用主体作用,并从微观层面为主的分析扩展到宏观层面,从群体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增长,把社会心理关系引入分析中。社会财富的增长有社会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构成的一切社会资本的作用。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3)04-0023-05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之上的。自沃尔什1935年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建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将资本的概念从物力资本扩展到人本身,为人们研究人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宽广的领域。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论解释的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解释。

      一、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建立的贡献及其局限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只有经过教育与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人力资本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卫生、培训、迁移和流通等。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

      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第二,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的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是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收益率。第五,教育投资收益是可以测算的。[1]

      教育经济学中的教育的收益率,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都是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从而产生经济的增长的。当今社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共识。西方的一些先进企业,继设CEO(首席执行官)、CF0(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之后,又有了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首席知识官或知识总监)这一重要职位,主要负责将员工的知识变成公司的资本。美国《福布斯》杂志在评选全美最有活力的100家公司时,其中有一条衡量标准是“能否创造真实价值的人力资本”。这说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西方国家,有人曾作过统计,在人才培训上投资1元,将会得到50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投入与产出比可高达1:50。对管理层的人力资本投资,要比技术层面的投资更重要,如果说没有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任何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一事无成。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中由于人际关系的改善,管理效能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力资本却很少讨论。

      人力资本理论有其先天的不足。首先,人力资本理论抹杀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事实,具有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其次,强调教育对工资的影响掩盖了社会制度的不公平。尤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力资本的数量分析脱离了生产关系的制约,忽视了社会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人不仅是资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运用资源的主体,人在运用资源要素过程中,不是作为单个人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群体出现的。西方人力资本学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作为资源要素作用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在运用资源时的主体存在状态——社会关系。尽管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三种新的解释教育经济问题的理论: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它们可以解释一些诸如过度教育问题、买卖文凭问题,但是都没有解释社会关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诸如高智力犯罪问题、高科技带来的毁灭性战争问题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也没有深入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因素。克拉克和珂佛的研究表明(Knack,Keefer,1997),假如对整个国家层面的诚信进行计量,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就会带来超过0.5个标准差的经济增长。珀尔塔等人发现,在许多国家,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则会带来0.7个标准差的司法效率的提高以及0.3个标准差的政府腐败的降低,[2]这同样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理论所没有讨论的因素。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学者科尔曼、普特南等先后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并将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加以阐述,显示了学术界对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际关系的重视,深化了舒尔茨教授关于人力资本理论中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普特南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科尔曼则从社会资本的功能角度指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动。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A.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

      在这些学者中,詹姆斯·科尔曼从学理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的界定和分析。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彼此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两个性质:一是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二是对于收益者来说,它不是一种私人财产,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