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形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课题的过程。在已有的诸多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中,对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问题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试图在已有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小组合作的基础与特点 (一)小组合作的内涵和本质 小组合作研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义的,只是这里研究的直接任务是课题,而不是一般的学习任务。 在实践当中,许多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认为所谓的小组合作研究就是把学生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成小组,然后要求一个小组研究同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但事实上,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在一起并不是合作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一些关键要素。 什么是合作学习的本质要素呢?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曾进行过十分深入的研究。根据笔者的理解,虽然各家观点不同,但基本上还是公认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包含积极互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和个人责任(personalresponsibility)这两个要素。即任何小组只有成员间存在积极互赖的心理倾向,并且每个成员的个体责任都能得到实现,那么才称得上是一个合作小组;反之,如果缺少这两个本质特征,任何的小组学习都不能称为合作学习。 所谓积极互赖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指小组成员知觉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必须相互合作,个体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的成功,若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了,体验到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而所谓的个人责任是指每个人在小组中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都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这种责任和贡献必须能得到确认和评价。 具体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互赖的研究小组往往表现为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目标和计划,彼此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沟通,存在“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种消极的态度。个人责任的缺乏更是常见,许多研究小组的工作大部分是由组内个别或少数成员完成的,“搭便车”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如何能在小组内营造一种积极互赖的氛围,确保个人责任落到实处,是小组团队建设最为根本和关键的问题。当然,它无疑也是一个难点。 (二)任务类型与小组合作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团体任务一般可以分三种类型:相加型任务(additivetask)、分离型任务(disjunctivetask)、连接型任务(conjunctivetask)(注:Hewstone,M.&Stroebe,W.IntroductiontoSocialPsychology:A EuropeanPerspective,2001,p.454.),不同的任务类型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特征。 所谓相加型任务是指那些可以把各个成员任务简单叠加起来的小组任务。例如,一个小组要发放500份问卷,就是一个典型的叠加型任务,因为可以把这个任务进行简单的拆分,由小组成员独立去完成其中一部分,而最后的总任务就是各成员所完成的任务相加所得的总和。相加型任务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普遍,是小组要经常面对和从事的任务类型,这种类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任务进行简单的拆分,又可以把各部分任务(sub-task)相加作为总任务,个人任务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说都只是总任务的一部分。在完成这种类型的任务时,成员之间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也比较容易建立积极的互赖氛围。但这种任务类型也容易导致各种损耗(losses),尤其是动机损耗(motivationlosses),即在小组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拒绝为小组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致经常出现1+1<2的现象,而且小组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当成员感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的,而且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确切的比较和评价时,各种损耗就会大大地减少,小组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与相加型任务不同,分离型任务不能作简单的拆分,它要求各成员在解决任务时要经历大致相同的过程,并且总任务也不是各部分任务的简单相加,而一般是主要或完全由小组中某个优秀成员完成。例如,小组在研究之初一般要合作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这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就是一个分离型任务。因为研究方案的设计所涉及的几个要素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作统一的思考和处理,而不能做简单的拆分;另外,虽然可能是每个成员都参与了设计,并且也都为最后的结果作出了贡献,但对小组来说,只要某个成员完成了这个方案的设计并通过大家的认可,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而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设计一个方案并进行合并或归纳。有些分离型任务的结果很容易判断对错,而有些分离型任务的结果是否正确、合理并不是很明显,如研究方案的设计,这一任务的最终结果一般是要通过成员间的讨论和协商得到,但讨论的基础一般还是会根据小组内比较优秀和出色成员的意见。由此决定了在解决分离型任务中,由于获得成功(主要是自己的意见得到同样的认可和采用)的几率比较大,小组中那些优秀成员的参与感会比较强烈。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处理不当,小组的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无足轻重的角色,其参与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研究性学习就容易滑入精英教育的误区。 与分离型任务可以由小组某个成员所完成的任务代表该小组的任务不同的是,连接型任务要求所有的成员都必须达到一定的任务标准,只有每个成员都成功了,小组任务才算完成。这种任务类型从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类型,但在实践中,它的实现却有较大的难度。完成这种类型的任务,是按照成员能力大小分派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小组内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能达到最低的要求,这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这种小组合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成员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但这也容易让某些小组成员感到不公平,尤其是对那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在这种任务中,优秀的成员不仅自己要达到目标,还要帮助别人达到目标,他们要为小组成功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往往由于他们的这种付出被认为是正常和应该的,因此并不会得到特别的关注和评价。所以,如果处理不当,小组中的优秀成员就会因为过于倦怠和失望而丧失任务动机,进而放弃个人责任。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