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桂林(1952-),男,吉林梅河口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 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我国小城市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小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分从经济学角度发展小城市,而忽视了从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审视小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为此,必须提高对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必要性的认识,超前规划,将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列入国家发展蓝图,并且发挥文化教育型小城市联结大中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由于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重要特征是拥有高等院校,因此,均衡发展城乡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1-0102-0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小城市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例如,城市化进程仍然较慢,城市类型雷同,城市对进城农民素质提高的作用不明显等。于是,本文就如下问题提出讨论。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加速度

      一个国家城市化是该国家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与该国家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看,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滞后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国际经验,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60美元时其城市化程度已达到43.9%,西德490美元时达到70.9%,法国690美元时达到55.4%。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8%,最高的达92%,中等收入国家为60%。199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70美元,而城市化只有26.24%。据统计,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966.93元,约合839.39美元,而城镇化却只有36.22%。尽管如此,但仍然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与印度、印尼等国相近。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国社会城市化程度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

      最近几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小城市的战略,以适应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减少矛盾的需要。在发展小城市过程中,应破除历来仅仅从经济、商业、物贸、交通等因素考虑确定城市数量、规模、位置与功能的做法,“应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一批大学城”[1](P13-19),即以办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体,兼顾服务行业发展和城乡信息、物资集散功能具备的小城市。应发挥现有大城市优势,扶持在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兴建。文化教育型小城市还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还有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做了纵向分析和前瞻性预测,1953-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1982-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39.5年。按“九五”期间的城镇化年平均提高速度0.46%计算则需要74年。因此,我们预测,中国70%的人口城市化,快则约需要40-50年,慢则约需要60-70年时间。可见,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离不开教育,兴办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势在必行

      上述城市化进程,不是简单地建立商品交流集散地,不仅仅是兴建工厂,不是单一的工业化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难点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对其进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和转岗培训等。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规划文化教育事业。农村教育的内核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关键是正确把握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时机,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载体应该是丰富的文化机构和高等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所培育的城市应该多种多样。既有工业、贸易、交通枢纽型的,也要有文化教育型的。

      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的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发展,而且要从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审视中国二元社会状况下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我们希望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理论模型可以为政府小城市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为我国发展小城市提供一个建设性思路。

      (三)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基本特征

      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是指在农村地区新兴的城市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城市除了具备一般城市共同基本设施,如幼儿园、中小学校、书店、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电影院、医院、公园、邮局、车站、自来水等设施外,还要有高等教育事业,至少有一所高等院校,有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电子阅览设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所有文化教育机构都有因特网与国际信息港联接,义务教育已经得到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诸多特征中,文化教育型小城市要有高等院校是一个重要特征。

      文化教育型小城市设有大学,它对农村某局部范围的文化、教育事业,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保护,农转非后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城市文化、科技、教育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影响和拉动作用等,都应该是积极的。剖析大学与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认清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大学的文化教育型小城市,从长远发展看,极其不利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发展。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欧洲、北美洲,以及亚洲的日本,均建立了很多布局分散合理的大学城,它们的经验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在大学城里,以大学校园为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大学相关的文化、教育、信息、房地产、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大学城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十分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