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化与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秦玉友(1974-)男,吉林抚松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助教,教育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 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均衡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影响了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使中国城镇化呈现出某些发展上的不协调:三个产业的产值有了明显增加,三个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并不大;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口数量均有所增长,三个产业从业人口比例发生较大变化。从中国发展的全局高度看,必须看到教育发展均衡化与中国城镇化进程是依存互利的关系。从教育学视界看,探讨教育发展均衡化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与能为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1-0117-06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均衡化水平

      中国教育发展均衡进过程从其实质而言,即是义务教育齐一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在中国教育发展均衡化方面,我国教育表现出“双低”的特点,一是区域间均衡化程度低,二是城乡间均衡化程度低。

      (一)区域间均衡化程度低

      中国教育发展区域间均衡化程度低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教育投入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投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均教育经费开支,在我国生均教育经费开支地区之间均衡化水平低,不同地区间的农村教育投入差距较大。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0)的统计,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开支,上海3106.81元、北京2253.39元、天津1357.78元、浙江1359.96元、广东1208.81元、西藏1077.63元、江苏926.33元、吉林878.38元、黑龙江875.13元、辽宁861.22元、新疆855.11元、福建850.14元、内蒙古834.85元、青海797.62元、云南719.18元、宁夏712.35元、海南697.18元、山西635.54元、山东618.01元、湖南597.63元、重庆594.73元、四川556.14元、广西553.91元、安徽524.89元、湖北516.99、江西511.94元、甘肃503.83元、河北493.86元、河南408.82元、陕西402.27元、贵州363.38元。

      (二)城乡间均衡化程度低

      城乡间均衡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1993、1996、1999年)统计,1990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7.83%、98.31%、98.81%、98.93%;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7.29%、97.94%、98.63%、98.71%;1990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73.53%、80.31%、91.04%、87.56%,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69.99%、77.17%、88.83%、85.59%。城乡教育均衡化程度低更突出地表现在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上,城市初中毕业生要比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机会大得多。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因城市、县镇、村屯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根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城市普通初中毕业生2743332人,普通高中招生1519240人,职业初中毕业生7730人,职业高中招生749195人,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中升高中比例为82.5%;县镇普通初中毕业生4241585人,普通高中招生1892528人,职业初中毕业生41852人,职业高中招生612065,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中升高中比例为42.8%;村屯普通初中毕业生8913107人,普通高中招生551471人,职业初中毕业生191843人,职业高中招生242543人,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升高中的比例为2.7%。

      二、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或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三个产业人口不断调整,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一致的,因为农村一般都是从事农业的人口,从事工业和从事服务业的人口绝大多数都居于城镇。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各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城镇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个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二是三个产业从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比例的变化。

      (一)三个产业的产值有了明显的增加,三个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1978-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3624.1亿元,2000年89403.5亿元,同比增长了24.7倍。其中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1018.4亿元,2000年14212.0亿元,同比增长了14倍;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1745.2亿元,2000年45487.8亿元,同比增长了26.1倍;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860.5亿元,2000年29703.8亿元,同比增长了34.5倍。

      我国三个产业之间比例变化并不大。1978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1%、48.2%、23.7%;2000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的18.2%、49.9%、32.0%。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小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例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第三产业比例有了一定提高。第一产业比例降低,第三产业比例增大,我国产业在不断改善。

      (二)三个产业从业人口均有所增长,三个产业从业人口比例发生较大变化

      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口增长幅度很大。1978年我国从业人口总量是40152万人,2000年是71150万人,同比增长了1.78倍;第一产业,从业人口1978年28318万人,2000年35575万人,同比增长了1.26倍;第二产业,从业人口1978年6945万人,2000年16009万人,同比增长了2.31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1978年4890万人,2000年19566万人,同比增长了4倍。

      三个产业的人口数量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978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量分别占从业人口总量的70.5%、17.3%、12.2%;2000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量分别占从业人口总量的50.0%、22.5%、27.5%,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例均有较大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