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和陆有铨教授合写了《我国教育哲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一文,在《教育研究》1988年第11期上发表;后又经修改补充,刊登在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瞻望》一书中。至今已逾十数年,国际国内的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教育科学有了飞速发展,教育哲学一科也有了不少的专著和论文问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应讲点新的意见,因而写了这篇拙文。 一、中国教育哲学一科的引进与创建 教育与哲学的关系,由来已久。从教育经验系统化为教育理论的时候起,教育思想与哲学思想已密不可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各家,西方的古代希腊三哲,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孕育在哲学思想之中,后来的教育家兼哲学家、哲学家兼教育家的,更是不胜枚举。不过这种结合,当时还是处于初始的模糊阶段。 后来,由于文化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在学科分化的过程中,不但哲学成为独立学科,教育学也成为独立学科。首次将教育学列为独立学科的是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提出来的。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如同其他的学科的发展一样,自身在不断地分化,同时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教育学科群。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也从原始的结合,到分化为各自成为独立学科,再到高级形式的结合,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的道路。 教育哲学,顾名思义是教育学与哲学的“合金”,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门边缘的(或交叉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它是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教育中的根本问题,以求得科学的、综合的解答。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开设,始于民初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之后,经过了引进和创建的过程。就其大者而言,大致有: 1.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的范寿康教授的《教育哲学大纲》(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著。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导言;第二章,教育哲学;第三章,教育论理学;第四章,教育美学;第五章,教育伦理学;第6章,结论。该书从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来看,是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的批判》的哲学思想出发,吸取了那笃尔普的《哲学与教育学》的体系,全面历史地探讨了真、善、美的教育问题,在体系上比较严谨。 2.以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吴俊升教授的《教育哲学大纲》(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哲学观点上推崇实验主义(即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又是极为充实的一本教育哲学专著。全书共分两编7章:第一编,绪论,共3章:第一章,哲学的对象及其性质;第二章,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三章,教育哲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编,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共4章:第四章,心灵论与教育;第五章,知识论与教育;第六章,道德哲学与教育;第七章,社会哲学与教育。本书第一编的3章,专论教育哲学的对象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编的4章,《心灵论与教育》、《社会哲学与教育》两章,可视为论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独立成为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其中《知识论与教育》和《道德哲学与教育》两章,应是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该书就各章中的基本学派和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最后以实用主义的观点将其统一起来,应当视为以实用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代表作。 3.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教育哲学,应当算是旧中国教育哲学中的后起之秀,林砺儒和张栗原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以及李浩吾(即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都属于这方面的代表作。现以林砺儒教授的《教育哲学》为例作些简介。该书除“序”外,共分6讲:第一讲,总论,论述了教育哲学的实质;第二讲,教育的本质;第三讲,教育目的;第四讲,教育的效能:第五讲,教育方法:第六讲,现代教育学演进之鸟瞰;最后在“结语”中,分析了百余年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进步与失败之处,指出它的进步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它的失败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的局限。因而大声疾呼:“教育苦不平等社会之桎梏久矣!”并希望有一个新的社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到来。在当时白色恐怖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敢于在自己的著作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教育思想,表现出敢于向旧社会和旧教育宣战的大无畏精神,犹如一声春雷,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以上讲了教育哲学一科的3种主要哲学观及其代表作。此外,还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姜琦的《教育哲学》和以公理教为思想基础的张怀的《教育哲学》等等。中国近代的教育哲学论著,是我们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当时来说,引进就是一种进步,更何况他们在引进过程中,并不生吞活剥,而是有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他们的科学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全国解放后,由于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的教学计划中,取消了教育哲学一科。直到1979年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工作会议,检讨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认为设科太狭,要面向世界、赶上世界的先进科学水平,清理“文革”以来的极左思想影响,决定将全国解放前高师所开设的一些教育课程,如教育哲学、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等都重新开设,而且根据教育科学的发展,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等,也开始准备开设。 教育哲学的开设是首当其冲,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两校来编写教材。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便在教育系本科开设教育哲学,相继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黄济编著的《教育哲学初稿》一书,后经补充修订于1984年改称《教育哲学》出版,作为教育系本科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教材。华东师范大学由傅统先、张文郁编著的《教育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和南京师范大学由刁培萼、丁沅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出版),也先后出版。嗣后有关教育哲学一类的著作和论文,陆续出版和发表,教育哲学一科在我国便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