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庸俗辩证法”。它们脱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无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论争语境,脱离实践辩证法、解释学辩证法、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等辩证法的“历险”过程,片面地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忽略辩证法的“否定”内涵及其人性意义。为此,必须回到辩证法的“否定”内涵及其非同一性、绝对的否定性、多元开放性等人性意义中,才能理解和运用教育的人学辩证法,促进人的思想自由与解放,实现人性化教育目的。① 一、“辩证法”的“否定”内涵 “辩证法”的古希腊文、古拉丁文和古法文分别是dialektike、dialectica、dialectique。古希腊文前缀"dia-"为“在……之间”,词根"lektike"为“谈论”“言说”,合起来,"dialektike"即“对话”或“交谈”。它指通过对话、交谈与辩论探究学问与真理的方法或艺术。柏拉图(Plato)认为"dialektike"有两种含义,即“定义观念(idea)的艺术”和通过唯一的原则来判定各个观念之间关系的方法。以后的哲学将之定义为逻辑(logic)和形而上学(metaphysics)。②p132再往前追溯,苏格拉底(Socrates)认为“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自己“无知”,秉持对知识的开放态度,批判传统,质疑任何现成的定义和观念;独立思考,承认困惑,发现矛盾;不断学习,认定任何结论都是暂时的,只是未来知识的起点。贯穿其中的是不断的“否定”,甚而可以说,“否定”是辩证法的精髓。 在西方哲学史上,“否定”并不是简单的not、no、deny、negating等副词、动词或动名词,而是"not-being"(非存在)或"nothingness"(虚无),其中蕴含着辩证的运动。巴门尼德(Parmenides)认为“否定”即“非存在”(not-being),它是不能思与言的、变动不居的意见。虽然柏拉图也主张“否定”即“不—是”(not-being),但它是“存在之外的”存在,既非绝对的否定也非一类事物,而是“是”的缺乏,是“异于”或“不同于”一个正面的规定或“是”,“当我们说‘不存在的东西’时,我们的意思似乎并非指某些与存在对立的东西,而是指与存在相异”。③p65中世纪的“否定”蕴含罪恶、缺失等意义,具有彻底的贬义。黑格尔(Hegel)的“否定”是在变异中与“有”的对立统一。也就是,单独的“否定”只是纯粹的无规定性,与“有”无异。只有以承认差异为前提,才能在变异中与“有”统一。因此,变异中的“否定”是一种规定。虽然,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中,“否定”抛弃任何不合理的、非理性的现实,试图实现事物的潜力,但它不能认识事物的现实,它只短暂地停留于事物的“逻辑形式”,从未达到从这些形式中推演出事物的真实内容。 马克思(Marx)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唯物方面,肯定它具有更彻底的否定性,“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④p2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④p22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怀疑包括他自己学说在内的一切思想理论,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适性,主张人只能摸索、探寻到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事实,克服黑格尔辩证法在“正—反—合”的起始阶段的抽象性、对立过程的形式性和统一阶段的暴力美学,探寻如何改变资本的逻辑和体系,重建社会所有制。 解释学辩证法作为主观辩证法,回归到古希腊辩证法所强调的解释艺术,坚持人类“此在”在主观理解方面的彻底否定性,并以之为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解释学辩证法的否定性首先表现为一种“无”的力量,它在部分—整体之辩证运动的解释学循环中,推动文本与解释者进行“效果历史”的内在运动,突破“时间距离”,不断融合内外视域,使理解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在存在论上表现为理解的历史性、相对性、开放性,以及遮蔽与敞亮的二重性。而且,解释学辩证法主要表现为问答辩证法,它是“一种循环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回答重又变成问题并诱发出新的回答,这就促成了在艺术作品面前的徘徊逗留”,“逗留显然是艺术经验的真正特色。一件艺术作品是永远不可能被穷尽的。它永远不可能被人把意义掏空”。⑤P644详言之,其否定性是理解过程中绝对的相对性,“辩证法本身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揭示和消解、馈赠与撤回,它所反映的就是某种神秘的‘无’的力量在运作”。⑥p203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Jean-Paul Sartre)的辩证理性批判被称作“人学的辩证法”,其否定性内涵体现在“存在先于本质”的个体创造能力与过程中。它主张,人存在于概念无法企及的地方,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到实在的人的转变。而且,“人学辩证法”是有条件的,是代表否定性的矛盾的运动,“把我们投进辩证运动的,正是它们的不断运动着的矛盾”,⑦P168而且,否定性把人从代表知识的本质向代表人性创生的本质转变,“存在是对认识的否定,而认识则从对存在的否定中获得自己的存在”。⑦P169因此,“人学辩证法”是“在人类实践中,并通过人类实践,向处在某个特定社会内的人,在它发展的某一时刻表现出来,并且建立起来”。⑦P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