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改造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当前,在教育理论总体上还具有坚持本质主义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征的情况下,对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实践化改造。根据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化的教育理论应该是能够尊重教育实践情境性与多样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兼容复杂人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与其他教育理论对接的教育理论,也是能够使用亲近教育实践者的语言表述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的实践化改造需要在深刻解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理论的情境性内涵和复杂人性内涵,揭示教育理论的潜在观点和影响,并转换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方式。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8 期

字号:

       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提高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贡献度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从现实来看,很多成功的教育改革实践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教育理论根源,教育理论在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还有很多教育理论并没有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更明显的作用;很多教育改革实践尽管使用了特定的教育理论,但这些理论并没有按照预示的方向发挥明显的作用。根据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般原理,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过程予以反思,以寻找和改进教育理论实践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路径。

       一、当代教育理论实践应用中自身问题之分析

       无论是否承认教育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促进教育实践发展,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大都会非常愿意看到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但现实的情况并不如此乐观。虽然不少很有成就的教育实践者都认可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很好地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但是还有很多教育实践者并不承认教育理论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比较这两种现象,可以看到,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不会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除了限制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各种资源因素之外,很多教育研究者还看到了其他很多问题:教育理论的品质问题、[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缺乏范式转化或中介研究的问题、[2]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主体性问题,[3]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这些方面的改进都会增进教育理论的应用效果。在进一步的思考中,有一种现象值得特别关注:虽然一些成功的教育实践者都宣称应用了教育理论,但在他们的著述中可以发现这些教育实践者所使用的教育理论都不完全是“教科书”样式的经典教育理论,而是有了很多个性化的丰富、改造、剪切、变形和深化处理。这种发现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经典教育理论是否能够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探索需要我们回到对教育理论自身的分析上来。

       总体来看,当代教育理论已进入一个比较多元化的发展时期,教育理论生产中出现了多种方法和视角,形成了多样的范式和形态。但就主体而言,教育理论还是一种比较崇尚规范化和普遍性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可以在当前普遍使用的教育理论教科书基本内容中得到证明。①对这种教育理论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当代教育理论依然具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一)坚持本质主义信念

       关于当代教育理论坚持本质主义信念的具体表现,石中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描述:“第一,教育学者们普遍相信含而不露的事物本质包括教育本质之存在;第二,将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应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探究一般的教育本质及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本质设定为研究的主要任务;第三,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本质’问题;第四,在各种各样的研究论文、专著、教材以及学术演讲中频繁表达自己对教育本质的观点或新观点;第五,‘教育本质’一词与‘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等一起已经成为各种版本教育词典所搜集和定义的基本概念;第六,本质论证成为教育学术争鸣的主要形式;第七,最为典型的,上述这些建基于本质主义之上的教育学术信念、认识和行为习惯已经成为或内化为教育学术界的集体无意识。”[4]根据这些表述可以认为,当代教育理论由于坚信教育具有一个固定且一般的本质之存在,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就会更多地朝向探索那个固定存在的本质之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教育规范。可以说,这些方面构成了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虽然,当代教育理论出现了很多具有反本质主义信念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到目前还没有真正触动本质主义教育理论的地位,当代教育理论主要还是“发现教育一般本质或规律”的成果。

       (二)抽象性

       作为坚持本质主义信念的一种必然表现,当代教育理论具有超越情境的抽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与自身产生背景相脱离,二是在教育理论内容上一般不考虑特别情境,三是教育理论一般不对自身的应用情境做出具体说明。在理论产生背景上,除了教育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外,一般教育理论教科书多是隐去或只是简单地提及理论产生的背景。从教育学体系的发展来看,此前的教育理论发展比较充分的是布列钦卡所说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板块。教育科学的基本主题是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人格状态(目的)和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制度(手段)之间的关系[5],这个知识板块具有科学的一般特征,主要强调发现基于规律的认识和规则。

       布列钦卡所说的教育哲学主要是一种规范性教育哲学,规范性教育哲学强调对教育进行道德、法律、审美、宗教、经济、卫生价值判断,进而确定规范。[6]根据对教育科学和规范性教育哲学的具体认识,可以说当代发展较为充分的教育理论板块在学科追求上强调了一种抽象性,强调对一般性规则和规范的发现和确立。由于当代教育理论在目标上追求超越具体情境的一般性,它们自然也不会特别提出应用情境的问题,或者说这些教育理论都表现出能用在任何具体情境中的普遍性。此外,就教育理论的表述来看,当代教育理论也使用抽象性的理论语言,因为只有这些语言才能更针对一般性的问题。整体而言,当代教育理论呈现出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性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