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学研究中的利益分析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祝灵君(1972-),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政治学研究中的利益分析,是以公共利益为分析对象,把政治看作是体现了权威、交换、说服三个特征的利益活动,结合人性化与科学化判断的一种研究视角,它包括利益主体、利益目标、利益观念、利益分配机制等多种分析标准。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对传统政治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从政治学研究方法类型看利益分析法

      政治学一经诞生,就存在着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早期《圣经》及柏拉图的《理性国》采用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分析方法。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政治学研究对象由人与国家的关系变成了人与神的关系,研究方法基本上是思辨性的、解释性的,属于一种哲学分析方法。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学一反中世纪强调神的权威性,而强调人的权利性,神权政治转向了世俗政治,自然法、自然权利、主权、社会契约、自由、民主、平等成为主要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至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社会学世界观开始出现,社会学的政治研究,是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后,为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寻求解决问题方案时出现的一种政治学分析方法。与此同时,在寻求资本主义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作为对早期对“人”的强调的资产阶级人性观、人权观的反动,马克思、恩格斯发展出了一种对政治的阶级分析和经济分析法。

      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学一直持续到二战后行为主义革命时期为止,这期间所产生的阶级分析法、团体分析法、历史过程分析法,精神心理分析法等等,基本上属于政治学分析中的传统主义方法,表现为在分析对象上由国家、制度分析为重点,转向以“人”为重点;在具体分析方式上,主要采用历史比较、哲学思辨以及社会分层等社会学分析法;在方法上具有强调人性化和价值分析的一面。奇尔科特在分析传统主义政治学分析方法的特点时指出,传统方法基本上是“事实与价值观互相关联”、“思辨性的”、“指令式的,规范式的”、“定性式的”、“关心无规律性与规律性”、“描述性的、地区性的,静态的”、“集中于正式的(宪法的和政府)结构”,“历史或非历史的”[1]。

      二战以后,在多学科的影响以及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政治学又转入“动态化”的研究阶段,即用“行为主义的、纯政治论的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对“政治生活和运动”进行探讨。[2]作为对传统政治学分析方法的反动而出现的行为主义,其目标是将政治学发展为一门科学,力求让政治学达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目标”[3],具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点。在分析方法上,其“所采用的模式是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和生物学,在较小的程度上(或在不同的水平上)也采用心理学的模式”[4]。从否定的方面讲,它反对传统的研究方法,从肯定的方面讲,“行为主义赞成有成就的科学,以了解和弄清怎样应用适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赞成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可观察的行为上,即那些事实上对政治确实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家身上;赞成寻求谨慎的评价和检验经验理论,即关于行为领域的理论;充分地、审慎地收集数据,但同时要以理论为指导,并以理论(检验)为目的;在现象或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定量方法;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一般化,即可以更明晰、更简要、更有力地解释更多的现象”。[5]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西方政治学发展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如大卫·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分析,卡尔·多伊奇的政治沟通分析,阿尔蒙德和小鲍威尔所发展的政治文化分析,李普塞特所使用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各种众多的计量分析、模拟研究、实验研究、案例分析、博弈研究等。行为主义发展了众多的研究方法,但行为主义关于科学化目标本身在70年代初期遭遇到了诘难,其忽视价值、忽视人性、忽视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的片面研究方法受到了后行为主义的批评。在科学化和人性化之间,后行为主义选择了对人性化分析的复归。在此基础上,后行为主义又强调了哲学分析法,借鉴了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分析、新制度主义分析,强调了人的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社会价值法则等。

      纵观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不断的否定与替换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所具有的一个基本规律,所有的研究方法几乎都难以跳出这个基本规律的左右,西方政治学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发展的:

      研究对象

      客体(国家、权力组织) 主体(人、团体、社会)

      研究具体

      人性化(静态规范定性分 科学化(动态实证定量

      方式或倾向 析,重视价值判断)

       分析,价值中立)

      从研究对象上看,西方政治学总是处于客体与主体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在研究方式与倾向上处于人性化与科学化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如果把这两条线索加以归纳的话,可以从中分别发展出分析方法的四种不同类型,即:(1)客体的人性化研究类型,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是历史分析法、哲学分析法、权力分析法等诸多定性的、规范的静态分析方法;(2)主体的人性化类型,采用的方法是哲学思辨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理性选择分析法等;(3)客体的科学化类型,多数采用如结构—功能分析法、政治系统分析法、政治沟通分析法、政策分析法等;(4)主体的科学化类型,如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分析法等。当然,有些分析方法兼顾了几种类型的特点,如当代政治学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6]。

      在回顾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西方政治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虽然各种政治学名著几乎都涉及到政治学中的利益现象,但很少有人将利益发展成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不少学者都曾关注过利益问题,但他们或是把利益作为一种不言自明的隐含的前提假设,作为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载体,或是从理性人角度或利益团体理论的角度出发,使利益分析从属于理性人分析或团体分析。总之,以往对利益的分析在政治学中是比较零散的,甚至是其他分析方法的从属,因此,有必要在众多政治学文献的基础上规范、总结利益分析方法。

      二、利益分析法的基本元素构成

      所谓利益,是指“在外界主观意识不断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它最清楚不过地反映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他们的社会出身、教育状况、生活经历、社会关系、职业或非职业状况等”[7],所以利益是以社会形式出现的人的需求,是人们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政治学分析的利益分析法,反映了人类政治现象中的本质,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无论反映在经济领域或政治领域,都表现为权威、交换和说服[8]。利益导致权威是因为公共利益的存在,利益导致政治交换是因为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导致政治说服是因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如果说,政治权威的出现是因为有公共利益或保护私人利益目标的存在,那么可采用分析利益目标的方式来分析政治权威;同理,可以分别采用利益主体、利益分配机制的方式来分析政治交换规则,用利益观念等来分析政治说服。于是形成了利益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元素:利益主体分析、利益目标分析、利益观念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分析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