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执政党与在野党并存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这是由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建国以来,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实行并一贯坚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和教训。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极地与中共合作,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经受了多次严峻的考验。纵观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反右运动,是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总方针和各项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宪法,各民主党派明确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作为各自的政治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宪法成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党际关系准则。建国之初,党内外对于民主党派要不要存在下去产生了分歧,一些人认为新中国建立了,民主党派的使命完成,应被取消。为了统一认识,中共中央于1950年3月和1951年1月召开了两次统战工作会议,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作用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方针作了讨论和规定。会议指出民主党派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党,巩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在肃清国内残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新中国社会事业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指出:“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同时提出“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不存在了,我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样对待民主党派问题再次被提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从而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多党合作的根本方针和关系准则。(3)多党合作制的运作机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仅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多党合作制的组织机构。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大家认为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这样一个统一战线应当继续下去,而且需要在组织上形成起来,以推动它的发展”。[4]因此代表们同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它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并且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从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使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多党合作制主要运作机构。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吸收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权,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这些方针和政策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初步确立。 二、多党合作制的曲折发展以至遭到严重破坏时期 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多党合作经历曲折发展以至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仍有区别的阶段: 1、1957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段时期是多党合作曲折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虽然多党合作的格局仍然存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也没有放弃,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左”的错误在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得到体现并且逐步扩大。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同时希望民主党派积极地提出意见,帮助中国共产党整风。各民主党派响应号召,向中共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尖锐的批评。在这一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右派分子的反击是必要的,但这时由于中共对社会主义的迅速到来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当时国际国内紧张局势估计过于严重,也由于一些领导人骄傲自满情绪的滋长,反右派运动扩大化了,给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时全国划成右派分子多达55万人,大多数是民主党派分子和知识分子。在这55万人中,半数以上失去了公职,相当多数被送劳动教养或监督劳动,甚至有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反右运动中中共改变了对民主党派的正确分析,简单地把他们认定为“资产阶级政党”以至当作“改造对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受到极大挫伤,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减弱,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为降低。 反右运动以后,毛泽东提出在对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一张一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驰的方针。这部分“右派分子”摘帽子,采用“神仙会”的方式解决民主党派思想方面的问题,同时宣布“五不变”政策和在党外人士中不搞“反右倾”运动。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一些良好作用,缓和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但这种局面只持续到八届十中全会。八届十中全会到“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中共的“左”倾错误在统战工作中急剧发展,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进一步丧失。 2、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多党合作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极“左”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被忽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被破坏,多党合作制正常的运作机制被严重践踏。民主党派的办公机构被砸烂,民主党派被当作“反动集团”,成为全面专政对象,民主党派人士被打成“特务”,“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或坐监牢。各民主党派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多党合作制遭受空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