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文学基本特征的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腾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518060

原文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作为学科的文艺理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文艺理论越来越边缘化,普通读者对理论望而却步,大多数作家和艺术家则感到当下的理论似乎与创作并不相干,甚至文艺批评家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与文艺理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文艺理论家变得越来越孤立,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景越来越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另一方面,一批企图摆脱危机或突破困境的理论家们一直在努力开拓文艺理论发展的新领域,文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广泛,例如:文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学的自律性研究、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研究、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网络时代文艺理论的学科建设问题、文学与传媒文化的研究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研究成为了文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后殖民主义与文化认同问题、视觉文化的勃兴与经典文本的阐释问题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研究激起了众多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人的回归以及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一直是理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的发展与转向和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对传统文论与批评的越界等曾经一度是文论界的焦点问题……所有这些,使人感到文艺理论似乎还保持着无穷的活力。但是,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理论热点问题与当下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文艺实践活动之间,还明显缺乏一种紧密而又鲜活的血肉联系。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已经引起了研究的注意,这让我们联想到摄影文学的理论研究问题。近来,文艺理论界对摄影文学的研究与探讨出人意料地形成了一种近乎潮流的趋向。资料表明,当代文艺理论界比较活跃的一批颇有建树的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如王朝闻、汝信、陆梅林、胡经之、敏泽、张炯、钱中文、杜书瀛、杨义、陆贵山、金元浦、童庆炳、王一川、阎国忠、王岳川、董学文、朱立元、陈思和、孙绍振、黄鸣奋、王先霈、雷达、蔡毅、程文超、尹鸿、吴秀明、王世德、冯宪光、马龙潜、刘俐俐、李心峰、黄力之、艾斐等都对摄影文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专家还对摄影文学及其理论研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在摄影文学尚没有形成普遍影响的情况下,摄影文学的理论研究却出现了一种盛况空前的热烈场面,这种不平常的学术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密切关注,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为什么文艺理论界对摄影文学的出现会表现出了如此少有的热情和难得的“步调一致”呢?有学者认为,这与文艺理论研究长期脱离文艺实践的积弊有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呼风唤雨的文艺理论们,大部分已渐渐退缩到学院的书斋之中,有意无意地割断了理论与实践的血肉联系。“而新兴的摄影文学不但使高雅文艺通过自我调整走向新的繁荣成为可能,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更为处于尴尬状态的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找到了言说对象,使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有效契合和转换生成成为可能,有助于文艺理论走出阐释危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参见2002年《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第70期)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摄影文学理论研究出现热闹场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摄影文学并不是“一夜花开满眼春”的新东西,根据余三定先生的考证,(注:2002年《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第50期)摄影文学的历史已超过了四分之三个世纪,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所谓“连续摄影”和“摄影故事”本质上就是一种摄影文学,当时的批评家就将之称为“摄影小说”。30年代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绣像小说和“诗款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国化的新式样,并很快产生了严茨平的《赵二先生》《一封信》等起点较高的摄影文学作品。但不幸的是,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乱和政治斗争,摄影文学还未形成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就失去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开始广泛交流,摄影文学又一次在我国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自《连环画报》发表摄影小说引起广泛好评以后,《青年文学》《解放军画报》等30余家报刊相继辟出版面刊载摄影小说。接着《摄影小说选集》《摄影小说集》相继问世、并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全国摄影小说大奖赛。90年代,全国性的摄影文学理论研讨会后出版的《中国摄影文学论文集》,是摄影文学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新世纪伊始《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创刊,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理论界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反映,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界的大多数专家学者把目光一齐转向一个从前被理论家无暇顾及或不屑一顾的话题,这在过去的年代,似乎只有某些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话题才有可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此前,看到有的文章把《导刊》的产生和发展说成是摄影文学界的一大盛世同时也是文艺理论界的一大盛事,我们感到这可能只是媒体炒作惯用的说法。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但是,某些学者使用“勃兴”和“潮流”等字样,似乎略有“夸饰失度”的嫌疑。特别是大多数这里,我们对当前有关摄影文学文艺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摄影文学及其出现繁荣局面的必然性或合理性。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我们并不同意某些认为摄影文学“已经”出现繁荣局面的观点,我们认为,把“已经”改为“将有可能”似乎更合乎实际情况。有些学者认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图文信息化时代,而摄影文学的“图文结合”把“图”的直观性、具体性和“文”的抽象性、想象性融为一体,充分地满足着人们的感官需求。从审美接受方式来看,将文学文本与摄影作品有机结合的摄影文学,则既能充分地调动和运用接受者“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去阅读艺术文本,又能借助语言艺术的语言描绘,让接受者尽情去感受、想象、体验艺术文本那“超以像外”的艺术之境。因此,摄影文学也适应了现代人审美感受丰富、复杂化的需要。此外,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和执着探求,也是促成摄影文学勃兴的原因之一。大体说来,这样理解摄影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基本符合摄影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