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斯彼洛夫的“意识发展”看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作 者:
薛雯 

作者简介:
薛雯,副教授,文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093)

原文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波斯彼洛夫从人类社会意识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从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的国家制度转变时期才使得艺术从其他的社会意识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特性。但因为波斯彼洛夫未能充分重视艺术的独特性,难以深刻认识文学艺术因起源带来的本体特性。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8)02-0153-04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与意识形态的讨论中,苏联文艺理论家波斯彼洛夫占有重要的位置。钱中文于1984年提出审美意识形态时,是在波斯彼洛夫的《文学原理》中译本前言中提出的。波斯彼洛夫提出了文学与社会意识发展相关联的命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钱中文受到了这一观点的启发,新创了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所以,分析波斯彼洛夫的观点,对于认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乃至更进一步认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都是有帮助的。

      波斯彼洛夫的观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并借鉴了泰勒的《原始文化》、弗雷泽的《金枝》、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等著作的思想,他既将文学视作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充分地看到了文学与人类意识的发展关系,从而从不同的意识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观察文学艺术的特征,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看法,富有启发性。但他的结论必须加以重新审视,在保留对于“象”的第一性质的认可基础上,才能成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独特性的支撑资源。

      波斯彼洛夫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而发展的,他指出:

      文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划分得越来越细了,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艺术之外,社会意识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科学、哲学、道德、法律,政治理论。不过所有这些形式都在一点上不同于艺术,这就是它们都用抽象的概念表达自己的内容,而艺术则用富有表现力的形象来表现内容。[1]71

      这与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波斯彼洛夫分析了文艺不断趋向而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提出了划分社会意识发展的标志,认为它是“从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的国家制度转变时期产生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就从其他的社会意识中分离出来,成为精神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但同时艺术在改变了其形式和新的作用中,仍然保留了社会意识发展早期阶段的某些特征”[1]71。于是,在他看来,艺术的发展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社会意识没有分化的阶段上的“原始艺术”,第二阶段是在社会意识发生分化的阶段产生的“真正艺术”。

      社会意识没有分化的阶段可称为“混合阶段”,神话与巫术的观念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占有统治地位,既没有产生作为道德理论的伦理,也没有产生国家法律与国家观念。此时的仪式歌舞、仪式短剧、雕塑、洞穴绘画等,作为一种集体创作,表现了原始人的生活哲学。

      而就思维特征看,“原始人的思维不是根据抽象的特征把各种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而是根据现象之间的相同、类似和对比去联想,因此它是一种联想的思维,同时它还是一种混合性的思维……原始人也不会明确地区分生活现象的共性和个性、单个和多数、生灵性和非生灵性、现实性与虚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的接近”[1]72-73。所以,原始思维也是一种表象思维、类比思维,是在极度低下的狩猎生产方式和对自然力的依赖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思维结果,并不具有后来的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因此它具有集体意识的性质,在同等程度上它属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而且它是自发地产生的,不是某一个有目的地努力想象的结果。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有意识的创造因素。它的感情色彩是集体思维的夸张的万物有灵论本身造成的,所以并不带有任何的思想倾向性。感情色彩在后来——在艺术现象中,才具有思想倾向性”[1]76。据此可知,在人类意识发展的混合思维阶段,出现了原始艺术,这被波斯彼洛夫称作是“艺术前的艺术”,但这毕竟是艺术,因为那时的社会上还没有形成意识形态,所以,那时的艺术也就与意识形态无关。这表明,艺术的出现,是人类意识发展与审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却是在不必沾染意识形态的情况下自然分娩的,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并不存在发生学上的必然关联。

      按照波斯彼洛夫的观点,只是到了氏族贵族政治出现时,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特权,社会意识的一致性才遭到了破坏,“每一个新的社会集团的意识都带有强烈反对另一集团的生活和活动的倾向性”[1]88,社会意识的发展才从统一的状态演变成分化的状态,社会的意识形态才出现了,并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创作,混合性的仪式创作思维才被真正的艺术思维所取代。所以,波斯彼洛夫指出了新的“真正艺术”的特征是与阶段与社会矛盾相关联的:“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社会意识发展形式的艺术,是在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阶级国家制度以后,在其深刻的社会矛盾所形成的新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的。”[1]94意识形态影响下的艺术创作是有倾向性的、具有思想深度的,体现了阶级矛盾与利益关系。正因为如此,波斯彼洛夫在分析这一时期的艺术特性时,才用“艺术的意识形态意义”加以概括。由于要求这一概括具有彻底性与单一性,他对艺术的说明也就力图彻底摆脱“原始艺术”的特性,因而使得意识形态性成为“真正艺术”所具有的唯一属性。

      这样一来,反对艺术创作的其他才能的重要性,否定艺术创作与混合思维的深层关联等,成为波斯彼洛夫的论证重点。他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