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摄影文学及其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摄影文学及其理论在当前发展态势中,越来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体系的特点。世界和时代的变动似乎超出文化的想象。但是,文学艺术及其评论和理论的发展似乎仍然纷纭喧哗地不断地跟进或前瞻,这倒是可以确定的。摄影文学的新特质在适应新的世界的变动方面,其活力表现得似乎尤其突出。

      摄影文学的优势,已经被无数研究者所观察和捕捉到。直观地说,它不仅是作家和摄影家的优势互补,也不完全是文字的内容和图片的形式之简单相加,而是它在一个最需要它出现的时机出现了。一开始,它就也许是不那么自觉地从本质上抓住了当代的现实的表现方式,并且作为自己的表现方式。这样表述,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在这里也许用得上一个我们常见的批评家喜欢使用的动词:呼唤。但是,到底是谁呼唤谁,我是说不清楚的。

      摄影文学已经获得无数肯定和赞扬,但是,事实上,我们谁也不会闭着眼睛说它是最先进最现代或科技含量最大的艺术门类。可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它采用的艺术特点和形式已经同许多世纪以来的艺术形式很不相同了。这首先是因为它所要描绘和表现的人类现实同那些以往世纪的文学艺术家们所描绘和表现的人类现实已经不同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摄影文学的成功,还证明了一个比较微妙的结论。这就是新兴的艺术的活力,总是在凸显这样一个事实:牢固地存在于许多人的意识中的旧的心理习惯、精神结构和范畴,是如何妨碍他们认识文学艺术的生命在于新的文学艺术的创造,并且总是使他们不能抓住新的、本质的现实,其原因是他们不懂得一个简单的日常真理,即不存在什么永恒的人类现实,作家需要转移注意力,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特别是在面对细腻微妙和迅速变动中的现实时。而且作家的重要性,也不能估计得过高,就像对待其他艺术家或其他人群同样不能估计过高。有时候,我们不妨认为,作家的重要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的实现一定是和别的群体组成一个体系或过程时才有意义和可能。文学如同其他任何艺术门类一样,不能独自包打天下。

      摄影文学,从社会文化功能上说,有一个人们不曾提到的地方,就是它通过变换一种形式,而促进了文化消费。我们很少注意怎样通过增加文学的魅力来刺激文化消费,包括文学消费。而尤其很少注意通过改变形式和接受方式来增加文学魅力,从而刺激文学消费。这是我们在看待文学艺术及其理论,对待文艺实现过程和功能问题上的一个盲区或误区。摄影文学的传播实际上隐藏着这样一种意义,在阅读和观看之间,其实还是有较大的文化接受空间的潜能的。这里包括满足类似广告词所夸耀的窥视欲和好奇心:“这回,我可看清蚂蚁是怎样搬家的了!”当然,摄影文学里的图片还不能与高清晰度的电视画面相比,但是确实比完全的文字语言的间接性形象传达或接受要具体直接得多。通常人们习惯地说文学就是文学,文学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形象的传达接受的间接性。忽视这一特点,还有什么文学性可谈?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文学性其实可以在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结合的过程中获得增强。我们由摄影文学的被看好,而给出判断:可视文学的消费不一定非要牺牲文学性。也就是说,文学性的增强未必一定等于祛除文学的消费价值。毕竟,可视还只是欣赏艺术的一种方式、特点和形式。我们需要改变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就是文学经由可视而进入消费过程,那就会使文学变得低俗,作家也就走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了。任何一种文学或艺术,实际上都有一个接受者能否饱和接受的问题,也都有个接受多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接受效率的问题,换个视角,也就是一个文化消费的满足程度的问题。一个文学修养高乃至文学理论造诣深的接受者,在摄影文学作品面前,未必敢于表白自己已经充分接受了作品所包含的全部文学和艺术意义。道理很简单,即使他是文学行家,他也需要重新认识和欣赏同可视艺术合一的文学。因为艺术尤其是可视艺术,常常需要专业知识。这样的艺术,同文学合一,既改变了文学,改变了作品,也改变了文学性。当接受者属于可视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士的时候,合一后的文学也对他形成了考验。他需要重新组合或延伸视觉艺术的可接受因素。对于这样两种人,他们进行的还是高级接受活动。假如他是一个文学和艺术的全能接受者,那么,他依然能够获得一个欣赏或评估文学艺术二合一的完满程度的机会。当然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低级接受的活动。对于任何一位接受者,他都可以确定自己的接受程度。而完满的完全的接受,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何况还有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铁律或俗话。至于那些文学艺术的一般爱好者或发烧友,摄影文学目前已经达到的艺术性文学性“水准”,已经足够他们业余欣赏。这也可以帮助说明它何以拥有如此众多的各个年龄段的业余爱好者。在摄影文学的当前传播中,这个发生在所有接受者心理活动中的接受过程,由于是呈现着多数为高级接受少数为低级接受的状态,而可以再命名为文学视觉化的文化消费现象。

      摄影文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对于文学的文化消费。这同近年一些纪实图书或其他文本在文学外围吸引消费者或受众的文化现象有所不同。当然,摄影文学的消费群体的规模,目前还很有限。但它的潜力尚未全面开掘,也是事实。如果不单纯看它的消费群体的规模,就其满足人们的服务功能来说,摄影文学已经成为文化消费领域之一。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在新的方面满足大众丰富的心理——精神生活的渴望。我们现在甚至不敢否认它有可能以单独或联合的形式成为某种文化产业的可能性。它或许孕育着某种新的商机也未必。至少它作为文艺这个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增加了刺激大众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新的渠道,同时拓展了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学产业部门的发展道路。

      摄影文学的兴盛,回应了在高新技术和现代电子传媒迅速发展条件下,大众文化的消费方式的更新和变异。同时这种回应又为摄影文学本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文化消费增长的过程中,从文化产业角度来看,摄影文学如同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链条,把图象、创意、技术和营销等环节紧密联结,使独创的文学和艺术文化价值,逐步转变成为有一定市场的商业价值和消费价值。从技术和商业角度,摄影文学还有可能同其他产业及其技术结合。这里说不上谁为谁服务。是摄影文学为其他文化产业服务呢,还是其他文化产业为摄影文学服务呢?全看具体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动态的物化的合一的实体或过程。不管怎样,它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吸收了其他产业技术的新型产业部门。与之有着亲缘关系的音像和音像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电视节目作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同摄影文学关系密切的活动。

      还有,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多媒体时代将给中国和全球的文化消费带来巨大的新需求。当然也会从观念上、语言上和技术上给摄影文学带来新的面貌和生产的、接受的潜能。至于网络设施和传输技术,又使得摄影文学的接受、传播甚至制作会发生现在我们还难以确切描述的变化。在新的技术和文化环境中,摄影文学的理念和形态都是不确定的。摄影文学的生产、接受或消费方式最容易随大众的新需求而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说,摄影文学仍然处于未可预料的变化之中,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从一定意义上,摄影文学直接接通了文学和现代电子传媒的关系。使得最古老的艺术——文学真正具体地开始了使用新的图象技术的过程。多媒体技术更加直接地运用于摄影文学的生产和接受,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存在什么障碍。一部电影电视作品转化自摄影文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因特网上观赏制作摄影文学,对任何一位爱好者,都是具有新鲜感的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