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学科史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文学评论

内容提要:

本文从学科史的角度,探讨《大系》作为一种资料性与研究性的经典出版物的特色与价值,重温新文学先驱者对初期新文学的总结评价,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角度与眼光。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现代文学学科史上,论影响之大,很少有哪部论著比得上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这部十卷本的大书,是新文学第一代名家联手对自身所参与过的新文学历程的总结与定位。《大系》为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也留下了作为“过来人”的先驱者所带有的自我审视特点的评论。其各集的“导言”所具有的文学史研究眼光和方法,对后来的文学史写作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后来几十年关于新文学发生史与草创阶段历史的描述,离不开《大系》所划定的大概框架,而《大系》所提供的权威的评论,也被后来的许多文学史家看作研究的经典,文学史教学常把《大系》列为基本的参考书。所以,应当充分意识到《大系》在现代文学学科史上的重要性及其突出的地位。

      一

      在30年代初期,出现过一阵文学史写作的热潮,除有专题研究新文学的著作问世,又还有一些研究者在从事史料收集工作。如1933年出版了刘半农编的《初期白话诗稿》,收白话诗运动发难期间8家26首白话诗手迹原稿影印成册,以宣纸的线装书出版,一时成为文学界话题。刘半农在此书序言谈到曾将这部诗稿送给陈衡哲看,说明将印行这部诗稿时,陈说,那已是三代以上的事,我们都是三代以上的人了(注:参见《初期白话诗稿》的刘半农序,北平星云堂书店1933年出版。)。陈衡哲这两句话真是感慨遥深,又似乎有些讽刺意味:蔚然一时的五四新文学运动那么快就成为遥远的历史了?!这种感慨当然不光陈衡哲、刘半农有,许多五四“过来人”和学者都有。也许正是这种越来越强烈的历史意识,使一些学者意识到必须及时抢救整理五四新文学的文献资料。阿英就编有《中国新文坛秘录》(注:署名阮无名,上海南强书局,1933年出版。)和《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注:署名张若英,上海光明书局,1933年出版。),而《大系》这套书选题的敲定以及最初的编辑思路的形成,都从阿英《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中得到过启发(注:参见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一辑。)。

      《中国新文学大系》无疑是现代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主持《大系》责任编务的是良友图书公司的赵家璧,当时还只是一位青年编辑。能够组织那样一批文坛上的压阵大将来共同编撰了这一套大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顺应了上面所说的要为新文学的发生做史的需求,当然,正好也满足了先驱者们将自身在新文学草创期“打天下”的经历和业绩,进行“历史化处理”的欲望。所以赵家璧提出《大系》的编辑设想,希望“把民六至民十六的第一个十年间(1917-1927)关于新文学理论的发生、宣传、争执,以及小说、散文、诗、戏剧主要方面所尝试得来的成绩,替他整理、保存、评价”(注:参见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一辑。),这项计划非常顺利就得到了普遍的支持。30年代初,革命文学兴起,文坛已经很政治化,原先相对统一的新文学的阵线,已经明显分化,赵家璧邀请参与《大系》编辑工作的多位顶级名家中,尽管政治倾向不同,有的甚至彼此对立或有人事的纠葛,但在参与和支持《大系》的编辑出版这一点上,态度又都是一致的。《大系》的编辑过程,也受到了一些政治的干预。如《诗集》原来准备请郭沫若主编的,但被当时国民党的图书杂志审查会否决了。“理由”是郭沫若写过指名道姓骂蒋介石的文章,结果只好临阵换将,换上朱自清。阿英等左翼作家起初在帮助赵家璧设计《大系》编辑框架时,也曾格外注意其“在当前的政治斗争中具有现实意义”。但考虑到若完全找左翼作家编,不来一点平衡,肯定无法出版。所以最后的决定的编辑人选,的确照顾到不同政治倾向的“平衡”,当然也要看重其在文坛的地位(注:参见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一辑。)。这样,《大系》就成全了几乎说得上是“完美”的“角色搭配”。

      《大系》的出版得到了文化界、文学界的广泛注意,被称为当时出版界的“两大工程”之一(另一“工程”是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当时的一篇书评就这样评说:“《大系》固然一方面要选成一部最大的选集,但另一方面却有保存文献的用意。《新文学大系》虽是一种选集的形式,可是它的计划要每一册都有一篇长序(两万字左右的长序),那就兼有文学史的性质了。”(注:姚琪:《最近的两大工程》,载《文学》,1935年第5卷第1号。)

      的确,这部原意主要在于保存文献的书,因为聚集了新文学先驱者和一代名家,不同“角色”有匀称的搭配,他们选择作品的眼光和写作“导言”所体现的不尽相同的文学史观点,形成了复调的对话,使《大系》成为一个高等级的又能容纳众说的文学史“论坛”。“选家”的工作在这里同时又是文学史家(带作家和历史参与者特殊身份)的历史叙述和发挥。

      《大系》主要依文体类型编选,这里不妨稍加展示十卷本的内容分配范围,以及各卷编者(又是导言撰稿者)的安排:

      全书总序:蔡元培

      《建设理论集》,胡适编选并作导言,收倡导新文学运动及探讨如何建设新文学的文论51篇;

      《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选并作导言,收107篇,涵括新文学发难期的响应与争辩,与林琴南、学衡派、国故派、甲寅派的论争,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对旧文学的批评,以及围绕白话诗运动、小说革新与戏剧改良的讨论,等等;

      《小说一集》,茅盾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文学研究会作品29家58篇;

      《小说二集》,鲁迅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新青年》、新潮社、浅草—沉钟社、莽原社、未名社以及属于“乡土文学”的作品33家62篇;

      《小说三集》,郑伯奇编选并作导言,主要收创造社的作品19家37篇;

      《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并作导言,编者称此集“不讲历史,不管主义党派,只主观偏见”而编,收有徐志摩、梁遇春、郁达夫、陈西滢等17家71篇散文;

      《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并作导言,编者也称此集编选不以派别,而“以人为标准”,以编者个人喜好为归旨,收有鲁迅、周作人、冰心、林语堂、丰子恺、朱自清等16家148篇作品;

      《诗集》,朱自清编选并作导言,大致采取编年的方法,以体现“启蒙诗人努力的痕迹”,收诗人59家诗作390首;

      《戏剧集》,洪深编选并作导言,收初期话剧18家18部作品;

      《史料索引集》,阿英编选并作导言,收有关第一个十年文学史的综合性研究论著、主要刊物、社团的发刊词、宣言、简章等文献,作家小传、创作、翻译、杂志编目以及资料索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