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私营化,是一种运用市场法则和机制管理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过程和趋势。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私立学校的创建和运营,二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和机制管理公立和其他性质的教育机构和单位。近十几年来,教育私营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教育私营化也在悄然兴起。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解释,本文拟从教育机会供求矛盾这一视角对当前我国教育私营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单一的“公营”式教育体制下我国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教育供求分教育产品的供求和教育机会的供求两类,教育产品的供求发生在一定教育过程的终点;教育机会的供求发生在一定教育过程的起点,具体是指学校招生数额。其中,教育机会的供求又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教育机会供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各级各类教育机会的数量,其主体为各级学校;教育机会需求则是指个人对特定教育机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其主体为个人或其家庭。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被国家保了下来,政府经营和管理着各级各类学校,决定着教育机会供给的数量、质量及类型。个人教育需求被忽视,供给决定需求,因此教育机会的供求矛盾显得不那么突出。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个人为适应不同职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机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且日趋多样化。与此同时,同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单一“公营”式教育体制日益暴露其弊端,无论是教育机会的供给数量、质量还是类型均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教育机会供求矛盾不断加深。具体来说,我国目前教育机会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机会的数量供给满足不了个人巨大的教育需求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有一个专项抽样调查,调查居民准备把子女培养到何种文化程度。结果显示研究生占5.4%,大学本科55.5%,大学专科12.8%,也就是说拟把子女培养到上大学的占被调查者的73.7%。而且许多家庭提前为这一需要积蓄物质条件。又有调查显示,为子女准备教育费用是城市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一再扩大规模,到2010年也只能达到15%的毛入学率,即到2010年我国18~22岁人口中只有15%的人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机会供给,与占总数超过2/3的家庭对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2.教育机会的质量规格与个人及其家庭的教育机会需求相去甚远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的教育机会供求矛盾随着“普九”目标的如期实现,基本不存在数量方面的矛盾,但质量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质量差异,少数质量较好的重点中小学与大量薄弱学校并存的供给现状令广大家长及其子女极为不满。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教育经费筹措不到位,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现实中,除了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的教育质量低下外,还存在教育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而产生的教育质量问题。 3.教育机会的类型供给与个人对教育机会种类需求之间存在极大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机会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这一方面缘于市场经济本身对人才规格提出了多样化要求,个人为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对教育产生了相应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使个人的收入大量增加并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人们开始追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生活,也促使人们对教育产生多种多样的需求。然而,现行的单一“公营”式教育机会供给体制使学校缺乏应有的特色,呈现出“千校一面”的局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教育私营化是解决当前教育供求矛盾的必然选择 在单一的“公营”式教育机会供给体制下,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办学效率低下,由此导致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机会供给极为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教育机会供给矛盾不断加深,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解决矛盾、摆脱困境,使教育走上健康的道路呢?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打破政府办教育的垄断地位,实行教育私营化是解决教育机会供求矛盾,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说,实行教育私营化在解决我国教育供求矛盾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实行教育私营化有助于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加教育机会的供给数量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发展起点低、人口负担重,加上处于经济转型期,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5.8%下降为1998年的12%左右,财政支持公共事业的整体能力明显不足。如前所述,教育私营化一方面指个人、社会团体、合作组织、公司企业等非政府单位和部门大力兴办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机构,或积极参与教育运营;另一方面指运用市场原则和机制对公立教育机构进行管理。而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能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一般来说,各级各类私立学校的生均经费与公立学校大体相当,这就意味着私立教育机构在校生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上等于来自非政府部门的教育资金的比重。例如,美国私立中小学在校生近几年约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11%,为500万。1998年,美国公立中小学生均经费开支为7200美元,照此计算,该年度私立中小学为美国筹集教育资金达450亿美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