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课程实验20年: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洪建(1964-),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教科院,兰州 730070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内容提要:

20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实验经历了兴起、发展、深化三个阶段,实验涉及整个课程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检讨。展望未来,课程实验必将前程灿烂。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186(2002)02-0001—07

      1979年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教学实验的蓬勃兴起,课程实验(注:课程实验属于教育实验,是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均是依据一定的假设通过对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控制,以达到变革教育现实的目的。所不同的是,教育实验范围很广,几乎囊括所有的教育领域甚至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课程实验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围绕学校课程展开,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结构与体系诸方面。课程实验与教学实验也有部分的交叉和重叠,我们认为,如果某一实验仅仅或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未涉及或较少涉及教学内容,则属于教学实验。如果某一实验既涉及变革教学方法又涉及变革教学内容,尽管它可能取名为“教学实验”或“教学法实验”,但实际上巳属于课程实验的范畴了。在课程实验中,既有侧重某方面、某因素的课程单项实验,又有关注多方面或课程结构、体系的课程整体实验。)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1979~1999年我国公开发表的中小学课程实验的研究报告、论文有350余篇,有关著作30余部。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回首20年来我国课程实验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反思得失,展望未来,对于我国今后课程实验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实验的基本历程

      20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实验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程实验的兴起阶段(1979~198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研究迎来了思想的大解放,教育实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2月,《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组织召开了“教育实验座谈会”,会议提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实验”的口号,吹响了教育实验、课程实验的号角。198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正式创刊,成为我国第一家课程研究学术刊物,该刊除了探讨重大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问题外,十分关注课程实验研究,开辟实验专栏,发表实验报告与研究论文,直接推动了课程实验的兴起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课程实验又焕发生机,“文革”中被迫中断的一些课程实验项目逐步恢复,如“三算结合”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等。一批新的课程实验开始起步,学科课程实验渐趋活跃,课程整体实验初现端倪。

      本阶段课程实验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介绍、总结国内外课程改革实验。改革开放后,教育部直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率先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套《课程研究丛书》。国外一些著名的课程实验如原苏联赞科夫的课程实验,开始被介绍到国内;国内的课程改革实验通过报告的形式予以发表和总结,这些研究报告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示范,推动了课程实验的发展。2.各个学科的课程实验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的课程实验有较大发展,不少实验报告陆续发表,而其他学科未受到应有关注与探讨,实验报告风毛麟角。从所发表的实验报告来看,大多数属于经验描述,理论分析较少,深度明显不足。

      (二)课程实验发展阶段(1985~1991)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课程实验的发展。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执行,按照原国家教委的规划,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参与了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的研究、制订,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义务教育“六三”“五四”两种学制的教材(包括小学8个学科,初中14个学科)。这套教材从1990年秋季起,在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验。为配合教师培训和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试教通讯》100多期,免费送到各实验学校。教材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也赢得了教育界的赞扬。(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十年[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7-41.)同时,国外各种教育理论流派的传入,教育教学研究的活跃,也为课程实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刊物特别是《课程·教材·教法》对中小学课程实验如学科课程实验、课程整体实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及时传递实验信息,总结实验成绩,探讨实验问题,对于规范课程实验研究、促进课程实验健康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课程实验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单科、单项的课程实验继续发展,不断壮大,整体课程实验从无到有,相继涌现。

      本阶段课程实验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点。1.实验的规模、范围不断拓展,种类不断增多。从实验规模来看,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展各种课程实验,教育行政领导、科研人员和校长共同参与,有的实验遍及全国,同时出现了一些跨省市、跨地区、跨学校的横向课题与协作研究,国家也组织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重点扶持了一批课程实验项目。从实验的种类来看,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实验主要以单科、单项实验为主,而后期的课程实验开始拓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实验被纳入研究的范围。既有关于课程结构的实验,也有侧重于对外部关系与学制、办学模式及考试制度等关系探讨的实验;既有着眼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改革实验,也有着眼于某个方面、某门学科的单项或单科实验。2.实验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中小学课程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本阶段课程实验科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客观的基础。同时,伴随着教育实验理论探讨的深入、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广大实验教师的密切合作,以及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本阶段课程实验的科学水平较前期有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