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教学理论革新的主要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综观其变革与发展,其主要趋势是教学目标日趋全面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方法整体优化以及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

      自本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教学改革运动,至今仍是方兴未艾。这是由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理论革新交织而成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为教学理论的革新提供了厚实的基础,而教学理论的革新,又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科学向导。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形成学派林立、群星争辉的景象。综观这一景象,可概括出如下一些主要趋势。

      一、教学目标日趋全面化

      教学目标的确定,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缓慢发展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知识量也极其有限,因此,当时学校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博闻强记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繁荣,仅有丰富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尤其在当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智能,健全的个性,以及良好的品德。因此,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当代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追求目标。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统一

      知识与智能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智能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所以,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不可偏废。现在一些教育家对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研究。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巨大作用。他说:“理论知识是指从科学的体系中汲取出来的知识,即不仅是关于现象本身的知识,而且是关于各种现象的本质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关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个别人的存在中起统治作用的规律性的知识”①,并据此提出了“理论知识占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同样强调让学生掌握“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等等。可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仍然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仅仅掌握了知识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提高学生智力素质和能力水平,成为当代教学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布鲁纳认为,“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②。赞科夫也指出:“青年人在毕业以后总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具备相应的智慧、意志和精神品质的人,才能在他们不熟悉的环境中迅速辨别方向,顺利地采取对策。”③现在,许多有识之士甚至把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视为一个国家实力之所在,兴旺发达之所系。正如布鲁纳所说:“如果促使所有的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就将使我们这个处于工艺和社会异常复杂的时代的民主国家,有更好的生存机会。”④

      (二)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发展的协调

      学生心理的发展不仅是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而且涉及到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只有二者协调互补,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内在世界诸因素协调平衡的发展,才能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正因为如此,一些教育家为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不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把情感、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也将学校教育分成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并指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下述两种机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心实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展和表现”⑤。保加利亚教育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也认为,理智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认知因素发展与非认知因素发展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情感中的理智感,而且要培养道德感。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人们心理上的平衡。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当代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986年日本临时审议会提出改善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着眼点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包括品德、情操在内,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把教育未来一代“学会关心”和提倡“全球合作精神”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可见,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三)身心发展的和谐

      学生的和谐发展,不仅指心理发展,而且包括身体发展。教学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要发展学生的体力。一些教育家的研究表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力。”⑥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的大脑左半球与大脑右半球协调地进行活动,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旋律中从事学习,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减轻了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