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的首要职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顾书明(1958-),男,江苏涟水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江苏淮安 223001

原文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校本课程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的首要职能,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校本课程规划具有普遍性、导向性、超前性、多重目标性、长期性和弹性等性质特征。校本课程规划应注重借鉴各种课程规划的模式取向,并遵循校本课程规划的原则和一般步骤的要求,从而以保证校本课程规划的科学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一、校本课程规划及其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所进行的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职能是指校本开发实践中必须履行的职责、任务和必须发挥的功能作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系统包括校本课程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职能活动。显然,校本课程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的首要职能,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系统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

      所谓校本课程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在进行学校内外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国家及地方课程计划的要求,研制学校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并安排确定这些目标的实现进度等的活动。校本课程规划的内容既包括校本课程的目标、分目标及目标的实现进度,也包括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委派、涉及的资源等。

      校本课程规划与校本课程计划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校本课程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同时也是粗线条的校本课程计划。它是有关校本课程较长时间发展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这种设想并不细致规定各项有关指标,并不具体指明有关的工作步骤和实施措施,不提出具体严格的时间表。而校本课程计划通常是在规划的指导和规定下,所作出的较短时间内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它在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上都比规划详尽而具体,当然因此也便于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规划和计划在概念含义上是可以进行划分的,而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有时又可以互相包含,并不一定要作严格的区分。

      校本课程规划对校本课程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为组织作用、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

      组织作用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需各方积极投入的系统工程,通过校本课程规划,可以对学校内外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使校本课程的发展围绕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一个科学的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能有效协调大家的行动,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发展各相关因素的合力作用。

      控制作用即通过校本课程规划而纠正校本课程发展的偏差,使校本课程的发展能按预定的方向进行,从而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的目标。

      激励作用即通过校本课程规划的制定、校本课程目标的明确,从而鼓励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等共同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努力。特别是在有关各方形成了对校本课程规划的共识后,规划目标的激励作用则更为明显。

      二、校本课程规划的性质特征

      校本课程规划具有普遍性、导向性、超前性、多重目标性、长期性和弹性等性质特征。

      校本课程规划的普遍性是指任何校本学校的课程开发研制都普遍地无一例外地要进行校本课程的规划。校本课程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制开发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任何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不进行科学的规划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校本课程规划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普遍性的职能且是第一性的职能,校本课程的发展必须首先做好这项工作。

      导向性即校本课程规划以教育目的、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为参照依据,按社会主义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勾画校本课程的未来前景。

      超前性即校本课程规划要体现校本课程发展的未来需求,体现未来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素质要求。校本课程的质量水平的要求既要基于学校的现实又要有所超越学校的现实。

      多重目标性即校本课程规划的核心是校本课程的目标,而且校本课程的目标不会也不应是单个的,而应是多个的且应是分阶段的,其表现形态也应是多样化的,并且这些目标应有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构成有机的整体的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长期性即校本课程规划通常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规划,任何校本课程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成员要有长期的考虑,要下长期的功夫、作长期的努力方能有所成就,而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弹性即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既有可控的方面,也有非控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校本课程的规划应适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修正,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一个动态的系统,目的、规划、目标不仅单纯地先于行动而且产生于行动之中。规划来自于行动,并在行动中得以调整,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一个导向另一个并依赖于另一个。(注:[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包括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安排等应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方式。随着课程的进行,特定性愈加明确并在师生、家长等合作中获得。

      三、校本课程规划可以借鉴的几种课程规划模式和取向

      校本课程规划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进行。由于人们对教育及课程理念会有不同的认识,因而课程规划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和取向。校本课程规划可以借鉴的课程规划模式和取向有以下几种:(注:莫礼时著,陈嘉琪、温沛国译:《香港学校课程的探讨》,香港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1、53-62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