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尚桂(1963-),男,山东泗水人,济南大学教科所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教育学硕士。济南大学 教科所,山东 济南 250002

原文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因于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教育环境的构建和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都应体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具体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独特属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科学性、含蓄性、潜在性、发展性和严肃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2)01-0073-04

      进入21世纪,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界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性质、范围和意义,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研究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2][3][4]。人们在分析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即我们许多教育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对这项工作的作用、地位、它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以及以何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还存在片面甚至错误认识。因此,从理论上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对于保证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回顾20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难发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没有或很少有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来理解和认可。尽管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也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大家的认识是相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由特定的教师采用特定的活动形式来完成。这样一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低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一种从属地位,这便是导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并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并进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应从二个角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属性及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一是从宏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理解。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人们对学校教育目的更全面的要求,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从具体教育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必须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工作来发挥作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认识上和教育实践上的偏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完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且在微观上也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存在于其他教育活动之外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以弥散和渗透的方式存在于各类教育活动中并发挥无形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内涵上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等概念应该是基本相同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活动,大家公认的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是指个体具备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文化、品德等素质。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首先,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指导所有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这里所说的对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调整包含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其次,学校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要求,学校的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第三,学校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专门组织实施的具有独立形式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渗透在其他教育活动中间接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已有共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的问题上存在二种错误倾向:一是忽视或否认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在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各地采取了各种形式开展这项工作,其中主要的形式就是利用活动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特别是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的了解,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庸俗化,把一般性文体活动冠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名义,这些活动既没有心理学依据和心理学教师的科学指导,也没有具体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活动目的,这种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虽然不会产生多少消极影响,但是也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首先就要强调它的“心理学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理论、思想和方法进行的,用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各类心理发展问题的活动。这一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如德育)相区别,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代替其他教育活动,其他教育活动也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由教育者设计并主动实施的教育活动,那些无目的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娱乐活、文体和其他活动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即便这些活动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