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学生转化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季俊昌(1963- ),男,山东利津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东营市教科所专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山东东营市教科所,山东,东营 257091 董永新(1966- ),男,山东利津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东营市教科所专职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山东东营市教科所,山东,东营 257091 

原文出处: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转化学业不良学生,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平等原则的重要举措。经调查研究可知: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有复合原因,而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为此,改革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改善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认知结构,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1)05-0014-05

      学业不良学生问题是世界上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在今日的中小学里,这类儿童约占总数的10%左右,并且随年级的递升而增长。且某些学校有比例越来越大的趋势。还有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产生了新的文盲。这些现象,都严重地阻碍着“普九”实施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学业不良学生”概念的界定

      “学业不良”学生,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者。

      这里的学业不良,主要有下述涵义:

      1.只有具备学习所必须的条件,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可能。但是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具备一切必要条件,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2.“学业不良”也指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结果作出的判断与评价。因此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学业不良学生的努力,他们最终还是可以达到优良学习水准的。

      3.有一些学生尽管存在学习不良,但自身并未意识到。因此这里所谓的“学习不良”也包括教师所鉴定的“难教”。

      二、学业不良学生成因的调查分析

      首先,我们依据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表现形态和成因的理论分析,设计了两卷问卷,问卷(一)包括27个随机排列的问题,调查对象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问卷(二)包括7个问题,每个问题有若干个选项,调查对象为学业不良学生,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因倾向,问卷表上不显露“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调查”等字样,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之后,从东营市三县两区的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中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前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整个调查,问卷(一)发放480份,收回有效问卷372份;问卷(二)发放367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问卷总有效率86%。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概括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教育问题是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主导性因素。

      首先,教师因素是所有外因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调查发现,有54.80%的人认定教师素质差,教学水平低,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造成或加剧了学业不良学生的认知缺陷;分别有55.11%和38.14%的认定教师缺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方法和转化信心,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能力存在的问题;极少数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教育教学专制,缺乏民主,未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认定比例为21.65%。其次,学校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不科学,漠视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也是学业不良学生产生和得不到充分转化的重要原因。

      2.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关键性原因。

      首先,学生的错误归因造成的低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困难的最直接原因。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欠缺和学习任务过重,调查中发现,32.4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自身能力差,14.19%的认为学科知识太深,任务太重,而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的仅占13.51%。学业不良学生的错误归因与他们的学习动机相关。问卷(二)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避免受到惩罚的23.58%。错误的归因和学习动机造成了学生自信心的丧失,产生了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其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策略欠缺,是诱发学习困难的直接因素之一。表现为,持续学习的直接知识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认定比例为52.17%);认知能力欠缺,不会学习,不能掌握与调节学习策略(认定比例为44.09%)。

      值得关注的是,学业不良学生个体存在的基础学习欠缺和认知结构缺陷,学习行为被动化,对教师缺乏感情等问题,均与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能力密切相关。

      3.家庭因素也是造成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突发事件,使学生一个时期内学业荒废,造成学习困难(认定比例为14.8%)。调查结果显示,学业不良学生的家庭处境与一般学生无明显区别。

      4.社区环境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不健康文化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上(认定比例为14.51%)。

      结论: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具有复合原因,而教师教育教学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教师问题诱发学生的非认知缺陷,加剧了学生的错误归因,使其在低水平的自我意识中徘徊;后继教育影响在学生的非认知缺陷的中介作用下丧失了应有的实效,不断积累导致学生一系列认知问题;学生更严重的认知问题再导致教师的更不良的态度和评价,甚至失去转化信心,放弃教育,因而加剧了学生的非认知缺陷。如此恶性循环,是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较为本质的原因。

      三、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方略

      在调查了解学业不良学生成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因素众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得到实质性转化。因此,确定了通过改革学校教育策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改善其认知结构和学习策略的转化思路。为此,我们在全市选择了3所中学、3所小学进行实验。中学在初一,小学在三年级,分别选定了6个和5个教学班为实验班,并确定了对照班。自1999年2月至2001年3月,经过2年的实验,各实验校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的措施和方法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