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平民文学传统和贵族文学传统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春时(1948-),男,黑龙江省海伦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厦门大学 中文学,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文学传统虽然以平民文学为主流,但贵族文学以《楚辞》发其端,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独立,提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作为异端文学传统,在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先锋文学的作用,与平民文学一道,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贵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提高文学的审美品格,以培育我国现代高雅文学。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O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1)03-0112-07

      古代社会中存在着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两种传统,这在欧洲更为明显。欧洲古代社会是封建领主经济和贵族政治,主流文化是贵族文化,从而形成了高雅精致的文学传统。中世纪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市民阶级,也形成了与贵族文化和贵族文学对峙的平民文化和平民文学。平民文学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但比较粗糙低俗。贵族文学在古罗马已经形成,到中世纪演变为上层骑士文学,在17世纪形成古典主义思潮,这是贵族文学的鼎盛期。市民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勃兴,至19世纪现实主义达到高峰。近代是贵族社会消亡市民社会确立时期,贵族文学也走完了自己的路程,让位给壮大起来的平民文学。但是,贵族文学传统并没有消亡,它作为高雅文学的源头,补充、提升了平民文学,使其克服低俗性,发展成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学。

      中国也有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的分野,只是它们的对立不甚分明,各自的性质也与欧洲不同,因而长期以来未被学界充分注意。这种疏漏,使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未得到合理阐释,如在《红楼梦》研究中,以新兴市民阶级思想作为其文化渊源等。

      中国封建社会不是贵族社会,而是租佃地主经济和官僚政治。地主不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官僚来自民间,经科举(隋唐前是察举)入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官职不能世袭,告老还乡仍为田舍翁。因此,主流文化是士文化,官僚的文化背景仍是士文化,它不能形成欧洲贵族那种封闭世袭的文化传统。士文化是平民性质的而非贵族性质的,首先因为其核心——儒学的平民性。儒学虽源于史官文化,但自东周“官学下移”后,扩散至民间,成为新兴的民间知识分子——士的思想学说,汉以后更成为官僚阶级的正统思想学说,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平民化性质。中国主流文化的平民性,体现于它对民间文化的渊源关系和开放性,它尚未与民间文化充分分离,并且不断从民间的文化中汲取思想养料。例如,《诗经》虽来自民间,却拥有经典文化的正统地位,表明了主流文化即士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某种同一性。此外,儒学的民本思想、仁爱精神、世俗理性也表明其平民性。当然,作为平民文化的士文化不同于农民的民间文化,也不同于明清兴起的市民文化,更不同于欧洲市民阶级的平民文化,它毕竟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但其社会基础是平民知识分子,因而属平民文化范围,而不属于贵族文化范围。

      中国也有贵族文化传统,因为古代社会存在着贵族。周代是封建领主制,贵族是统治阶级;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门阀世族,他们起自民间大地主,获得统治集团承认,垄断政权享有经济政治特权,并且世代相袭,成为特殊的贵族;隋唐后庶族地主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台,世族消亡,但历朝历代仍有皇族这一特殊贵族存在;清代满族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集团联合执政,势力更大,这就造成了贵族文化存在、延续的社会基础。

      在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对立的背景下,也形成了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两种。平民文学是以士(包括入仕后的官僚)为主体的文学,它奉儒家文学思想为正统,体现了士——官僚的文学趣味和审美理想,这是中国文学的主流,贵族文学以贵族文人为主体,受道家思想影响较大(道家是没落贵族的思想学说),体现了贵族知识分子的文学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中国只有商代、周代及魏晋南北朝属于贵族社会,其他朝代均系官僚社会,皇族数量有限且随朝代更替而兴亡(即使周代世袭贵族也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难以形成欧洲贵族那样顽固的世袭封闭的文化传统。因此,贵族文学传统相对薄弱,除六朝文学外,未能成为主流。更由于平民文学在儒家正统意识形态支援下对贵族文学的打击,如针对六朝文学传统的多次古文运动,也造成贵族文学的式微。尽管如此,贵族文学传统仍然时断时续,不绝如缕,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中国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相比较有若干不同之处,从而也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

      首先,平民文学倾向于集体理性,而贵族文学倾向于个体感性。平民知识分子有强烈的理性意识,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文学趣味偏于理性,主张以理节情,形成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诽而不怨”的中和之美和温柔敦厚的风格。贵族知识分子或追求感官享乐,或追求精神自由,在文学作品中放任情感,发泄苦闷,甚至渲泄情欲,冲破理性规范,致使贵族文学往往偏离理性,向感性倾斜。

      其次,平民文学注重文学的现实性,而贵族文学则注重文学的超越性。平民知识分子抱有治国平天下的功利心,在文学创作中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平民文学的美剌传统。贵族知识分子由于其优越的社会地位,故疏离社会现实问题,功利意识淡薄,而更关注精神世界的问题,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往往超越现实,触及生存意义等哲理问题,使贵族文学现实性淡化而更富于形而上的意义。

      最后,平民文学注重内容的充实,而贵族文学注重形式的华美。平民知识分子较为简朴、充实的生活,造成其文化趣味的朴实无华,他们反对浮华绮丽的文风,反对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并奉汉唐文学为正统。贵族阶级生活奢靡、空虚,其文学趣味也倾向绮丽华美。贵族文学注重辞采音韵,讲求形式技巧,带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并奉六朝文学为典范。

      总之,中国贵族文学体现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审美理想和文学趣味,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当然,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之间也不是壁垒分明、截然分割的,它们的差别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一方面,贵族知识分子也可能接受平民文学传统影响而创作出平民化的作品,平民知识分子(尤其是官僚化的士)也可能带有贵族阶级的审美趣味,从而写出贵族化的作品(例如明代的“台阁体”)。同时,贵族文学传统与平民文学传统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融会合流,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难分的局面,例如唐、宋虽然平民文学成为主流,但贵族文学传统的影响已融入其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两种文学传统的合流,因此才有唐诗、宋词的繁荣。尽管如此,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两种传统的分别仍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这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