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授(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整体教育”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0几年来,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迈开了21世纪新型教育的第一步”。本文着重归纳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并作出了简要的评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整体论”(holism)这个词是1926年哲学家斯马茨(J.C.Smuys)在《整体论与进化》一书中率先使用的。斯马茨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即使分割了,总会丧失些什么。这里所谓的“什么”,正是整体之所以成为整体的“什么”。因此,借助分析的方法是不能理解整体的。“整体论”的词源源于希腊语的"Holos",它也是“整体”(whole)、“健康”(health)、“痊愈”(heal)、神圣(holy)等语词的语源。“健康”是生命整体的和谐状态;“痊愈”是恢复到这种状态,这正是“神圣”的东西。这样,“整体论”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的,到了20、30年代,“整体”(holistic)的术语得到了普遍使用。在美国,开始使用“整体医学”,认为身心是不可分割的,强调回归生命的整体性。在1978年和1987年分别在美国和日本成立了“整体医学协会”。这个术语,逐渐地不仅在健康与医学领域,而且在生活与教育、企业界也使用起来。它强调“人不是机械,生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分割了,生命也就丧失了”。

      1988年,米勒(L.Miller)创办季刊杂志《整体教育评论》(HolisticEducation Review),同年,约翰·P·米勒(Miller,J.P.,)出版专著《整体课程》(Holistic Curriculum)。1990年6月,在《整体教育评论》的执笔者和读者呼吁下,召开了芝加哥会议——第1届整体教育国际会议。在志于“整体教育”的80名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云集芝加哥,经过集中讨论,发表了阐述“整体教育”的《芝加哥宣言》。以宣言的发表为契机,“全球教育改革联盟”(GATE)应运而生。1991年6月。在科罗拉多召开第2届整体教育国际会议,进一步讨论了《芝加哥宣言》,明确了10个基本观点。同年8月,发表《整体教育构想宣言》。从此,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他们从不同于旧教育的崭新视点出发,迈开了走向21世纪的新型教育的第一步”。

      一 根治“病态的教育”

      《整体教育构想宣言》开宗明义说,“我们是从种种不同立场参与教育工作的教师、家长和普通市民。不过,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人类的未来及这个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命运都抱有切实的关注。

      使教育体制蒙受阴影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反映了这个文明本身的极其深刻的危机。只要依然坚持支配着这个文明的产业社会的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信仰,便不可能应对我们直面的地球规模的问题,也不可能创造人类同一切生命共生的未来。

      产业社会的价值观,使我们耽于竞争却忘却合作;醉心奢侈浪费却任凭资源枯竭;仰赖管理制度却忽略活生生的人类同胞的接触和依赖关系。然而,这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剥夺了人类的繁衍成长。病态的教育与病态的生态系统,其病根同出一辙。

      ‘教育’这个术语素来给人一种‘灌输’的印象。在文明濒临危机的今日,迄今为止的‘灌输’的教育逆时代之潮流,理应寿终正寝了。‘教育’原本具有‘引出’的涵意,如今,正是恢复教育之本来面貌的时代:引出并哺育每一个身上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潜能。

      本宣言旨在昭示,变革传统教育的民主的、植根生命的新型的教育构想。本构想也是战胜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之种种各困惑的一种尝试。当然,教育工作者正在为此以各自的方式作出种种努力,但我们认为,它的实践方式和应用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即令归纳本宣言的我们,也并不完全同意宣言中的一切陈述,不过,它毕竟超越了各别的相异点,指明了打破教育僵局的共同方向”。

      二、整教育的十大原则

      第一原则 人性优先

      教育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必须是培育人们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可能性。

      学校应当是促进全体学习者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促进全人成长的场所。学习,必须加深同自身、家庭、身边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必须丰富自己同世界各地的人们、地球这个星球乃至宇宙之间的沟通。——这种理念是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施坦因等伟大的教育先驱者们所努力和躬行实践的。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现代公共教育并没有把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性作为第一目的。历史资料告诉我们,现存的学校体制显然是旨在灌输顺从、忠心、纪律,提高国民的生产力而组织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甚嚣尘上的教育改革论,也是一味地追求国家经济的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给新生代的能力与梦想套上了紧箍咒,驱使他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认为,人的发展应当优先于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重新唤起现代业已黯然失色的人类的理想——和谐、和平、合作、心灵沟通的社区、诚实、正义、公平、怜悯、理解和爱情。

      人类不只是劳动者与市民的角色,而是更复杂的整体的存在。国家的教育政策、儿童福利政策或是国家的经济竞争不能培育新生代的自我理解和丰富的感情、民主主义的价值观,那么,归根结底这种经济的成功迟早只能由于社会精神的崩溃而导致破绽。吸毒的爆炸性流行、犯罪、酗酒、虐待儿童、政界财界的腐败、青少年的异化和自杀、校内暴力等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之所以主张应以人的成长为优先,就是基于这一点:不培育健全的人,终究不会有健全的社会和健全的经济。无可否认,在经济体制中确实需要仰赖具备技能的劳动力。不过,要确保这种劳动力,就得首先把青少年作为一个人,然后才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来看待,这才是现实的。唯有健全的、富于充实意义之人生的人,才能从事真正的生产活动。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协调经济体制的需求和人类的理想。上述的人类理想比之经济需求更为重要,唯有有了这种理想,才会有更负责的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