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1)05-0074-07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根本是信息呈现和转换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若将网络作为社会交往和生活的主要和重要的手段的社会历史阶段称为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向网络时代过渡的时期。比特代替原子成为信息表征的新的方式,并能以光速传播。比特与原子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无形与有形;一种是代码,另一种是实物。因此最终的差别就会很大。整个世界的面貌都为之一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经济等。这一替代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革命性的。教育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的反应器,或强或弱,或持久或短暂,或全面或部分,都在积极地与这一潮流相呼相应。网络时代教育主体间(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间,以及各自内部间的关系体)和主体自我的交往是实现教育主体生成和发展的根本,也是网络时代教育意义生成的根本。 一、网络时代的现实人与虚拟人 人是自然和社会长期作用进化的产物,自然的多样性、社会的多变性决定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复杂性。因此,人的复杂性才是人的实存状态,亦即海德格尔的“此在”。人与世界的关联就是人的生命的展现。“我已住下,我熟悉,我习惯,我照料。”[1](p.67)人存在于世界中,物质的、精神的,自然的、人文的、对象的、内生的,都构成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世界中,人要实践,通过实践人获得经验,获得人的精神建构。不仅如此,人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在不同的现实处境下人的呈现方式的差异。因此,我们说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现实性和虚拟性是这一矛盾统一体展现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构成人的本质特征的重要表征,一方面反应了人在现实处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状态;另一方面其矛盾运动是促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所谓现实人,通常我们规定在现实社会里作为实体存在的人,是一个有机的能动的生命统一体。与之相对应,虚拟人则是指作为我们思维的对象性的存在,表现为现实人的一种思维的延伸(如梦境、剧本中的角色等)。其实,现实与虚拟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虚拟的存在依赖于现实的存在,犹如我们在照镜子,镜中的主体怎么知道它自身的虚拟性?鉴于网络已被公认为是虚拟世界,我们界定存在于网络之外的,现实存在中的主体是网络时代的现实人,而把以比特为表征的网络内的主体称为网络时代的虚拟人。显然,这一界定与我们的一般理解并不矛盾。据此,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呈现也可分为现实的和虚拟的教育主体,即进行上网操作的现实中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在网络内以比特为表征进行信息交流的教师和学生。 二、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特征 1、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对峙与融合 传统生活世界的概念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涵容人和世界的各种实践关系,是人存在的境域和交往的依托。“进行交往行动的主体始终是在生活世界范围内相互理解的。”[2](p.10)网络的出现丰富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内涵,也就是说,人们交往和理解世界的手段和途径都具有了新的历史意义。人总是在不停地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存在的证明,亦即“理解‘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关注‘存在意义’的人。”[3](p.35)网络是人的新的生存方式,同样它成了人的生活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学者认为网络社会是人的第二生存空间。[4]事实上,现实和虚拟原本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也都是人的实存状态。因此,网络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生活世界的概念,只是拓展了生活世界的内涵。由于比特的隐性特征,网络虚拟性也就更为彰显。现实性和虚拟性作为人的本质呈现的两个重要方面,当网络成为现实和虚拟交互的界面和场域时,这种对峙也就尤为显著。但也正由于这种对峙,现实和虚拟联系得也更紧密。虚拟社会不仅是现实世界的有益的补充,而且正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依赖。同时,网络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介质、一面镜子,现实的“我”和虚拟的“我”通过网络面对面地相互审视,进而达到一种新的融合:视界的、精神的、人格的。“虚拟人”成为“现实人”的“镜像”的同时,“现实人”也成为“虚拟人”的“镜像”。 2、逆时态与顺时态的统一 网络信息以光速的传输,实现了量子力学意义上的时间相对性。同时也是我们理解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的意义界定。作为一种“共在”,一种“共同到时”,时间的意义已非局限于经典物理学意义上的标度时间。传统根据空间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尺度,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成为关键性因素,“时间之箭”、时间的匀质性成为人们构建理性世界的主要依据,这也成为笛卡儿“主客二分”哲学的依据。线性的、客观的、确定的成为独立于人的外在世界。网络的出现,交往主体可以突破传统时间意义上的交往关系,网络所呈现的可以是历史上任何人或事件,也可以是对未来的种种预设,对于既发事件和将发事件,网络主体都可以进行逆时和顺时对话,进而实现网络主体的自身的跨时间意义生成。如不同纬度区的人,在同一时间研究同一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实际上就可以考察了该植物在一定地区在不同时间的生长状况(随纬度变化的水、热条件与季节变化的水、热条件有趋同的倾向)。这种研究实现了一种“共同到时”,一种逆时与顺时的统一。特别的,网上呈现的很多事件是一种动态的、智能化的可以交互的文本,网络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穿越时间的“隧道”,在不同的时间共同解读相同的文本,也可以在同一时间解读不同的文本,最后通过窗口或超级链接实现网上的对话。通过对话首先实现的是虚拟主体的沟通,继而可以实现现实主体的对话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