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育思维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东明,(1953—),男,现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教研室副教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原文出处: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教师的教育思维是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反映的机制,在这一反映过程中既要运用又会形成教育观念,继而作出判断、计划和决策。教师的教育思维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育思维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和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师范教育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思维能力水平。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1)05—0113—(05)

      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精神、学科知识和教育能力等,如果将其中每方面做深入地探究,又可以把它们细分为若干具体的部分,对这些个部分所牵涉的概念、内容和功能等予以明确,这对于认识教师的角色形象和有效地进行师范教育都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就教师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思维做些探讨。

      一、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思维

      1.与教师的教育思维相关的几种观点

      由瑞典教育学家托斯顿·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有一个专题——“教师的思维”,它包括教师的认识论、教师内在的教学理论、教师具有的教学观念、教师的相互作用决策、教师的判断和教师的计划等内容。教师认识论是了解教师的知识理论对他们实践的意义,也就是教师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课堂中再现它们时的认识实践。教师内在的教学理论是对其教学事业和教学行为中所出现的经验和努力的价值判断,它们从教师对自己的信念,对如何学习更加有效,以及什么可以使他们的教学不断改进的信念中表现出来,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促进或抑制。教师的相互作用决策是指教师在和学生相互作用时(如讲课、讨论、个别指导)所作的决策。这些决策是根据教学任务所作的程序化的内心意象和计划,在课堂上能明确地展现出来。教师的判断是教师通过搜集关于学生的上课情况、自我形象、社会反应能力、独立性、课堂行为和学习习惯等信息,把它们综合成对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状态等判断,并在作教学决定时将它们付诸使用。教师的计划是指教师所作的一定时限教学的行动方案。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提出了“教育学理念”一说,意指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学校教育实际的认识,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以及处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要重视教师对教育学科的学习,以便使之尽可能更多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学生中的种种问题。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造诣,包括心理学造诣,才能够充分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教育规律,出色地驾驭教育过程。

      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具有教育智慧。它既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教师身上实现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造所付出的心血之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实践中:他们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魅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们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个性的独特风格。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教学监控能力”说,(注:林崇德等:《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348页。)他认为在人的思维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居于顶端的监控结构,它对个体的思维活动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定向、控制和调节。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就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教师的教育思维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反映的机制

      从以上五种与教师的教育思维相关的观点可以看出,它们基本上都涉及到了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理念、信念、判断、决策、计划、反馈、反思、调节、控制和选择等,而这一切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反映教育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为前提的,只不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教师的教育思维的形式、内容和作用而已。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一切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都是经过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拿教师来说,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反映的机制就是教师的教育思维。教师的教育思维过程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联想、预见等形成教育的观念或信念,继而作出判断、计划和决策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提出的教育学说和主张,均是这种思维的结果,尽管认真地分析起来可能会发现它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局限性,但这表明着他们在进行以教育活动为对象的思考和探索,在为人们认识教育现象开拓一方新天地。正象真理具有相对性一样,人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体相一致,总要有一个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的发展过程。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相对真理而日益接近绝对真理。作为所有的教师,他们对于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能否胜任和做好真工作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将不管是语文教学方面还是班主任方面的教育工作做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并且获得了相当高的社会反响和声誉。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很多人认为他是奇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思维总是不落俗套。他总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一般不重视,又恰恰很上算的本质的东西。学习研究魏书生,就应该研究他的思维方式”(注:罗永源:《走近魏书生》,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