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论在拓宽德育新视野中的作用

作 者:
陈哲 

作者简介:
陈哲,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随着理论界对互动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互动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逐渐为其他学科所借鉴和使用。教育学领域内对互动论思想的引入引起了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德育研究也开始借鉴互动论的一些研究成果。事实上,互动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早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德育的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并以此为动力推动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开拓了德育发展的新的领域互动论丰富的内涵及其与德育的相结合,成为当前德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们最初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并开始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那时起,互动逐步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互动作为一种社会学的基本的概念表述,最早是由早期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的。继齐美尔之后,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米德为代表,结合进化论与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齐美尔的互动,提出了个体通过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的理论,后人称之为符号互动论。互动论在西方的发展比较成熟,为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条件。互动论思想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同样有所涉及。马克思超越了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从更高的社会层次提出“社会——不管形式如何——究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尽管这一思想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地发掘,而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讲,马克思的互动论的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不同于西方以唯心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更坚定的人性基础。

      无论是西方社会学家还是马克思,都肯定互动是普遍的社会的基本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互动的普遍性和即时性,互动论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后,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在德育领域尤为如此。互动论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德育模式中的单向灌输的被动的教育方式,取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积极主动的互动式的德育模式,为素质教育中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石。德育的空间得到了延伸,突破了原有的德育时空的局限性,延伸了德育的过程(如学校内的互动德育、家庭的互动德育、涉及社会的互动德育)。依照互动论中以个人之间互动和群体之间互动的划分标准,不同德育主体的参与互动拓宽了德育的渠道,在不同德育目标下设定的德育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以认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德育受到了挑战,产生了包括除认知互动外的情感互动、人格互动和行为互动等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要求的目的。德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更强的学科,客观要求将互动论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德育,以克服德育关系的单向性,德育途径的封闭性,以及德育手段的灌输性等弊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互动论本身的理论意义在德育领域内得到了扩展,避免了互动论的虚无性,增强了互动论的人性基础。总而言之,互动论开拓了德育的新视野。

      正如社会学家们所认识的那样,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互动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超越了传统德育模式下时空的界限。依据互动论的相关思想,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互动,在不同环境下互动的方式和内容都会发生相应的一些变化。结合德育领域内的实际,我们把德育的互动分为校园内的德育互动、家庭内的德育互动,以及社会范围的德育互动。

      校园内的德育互动是德育互动中的最普遍而常见的互动类型。这种环境下的德育互动大多是有组织、有意识的,正面的互动模式。校园内的互动可细分为课堂上互动和课堂下互动。课堂上的互动是指按照德育的要求所组织的基本的德育的教学活动,往往是程序化的、机械化的互动,互动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这种互动方式的许多弊端,如方法单一、内容刻板、过程机械,这些弊端影响了德育互动在校园里的顺利进行。课堂下的互动则是环境较为宽松的互动形式,不受书本内容的束缚,互动的内容更为广泛,形式更为多样,操作也更为灵活。总的来说,校园内的互动以正面互动为主,极少有负面的内容信息参与互动,因此比较规范。

      家庭中的德育互动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方式的限制,是一种在家庭成员之间以学生为中心发生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与校园的互动一样以正面内容的互动为主,并且有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基础,这种形式的互动通常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如果说学校内德育互动的目标是与德育的目标一致,并且往往以思想品德修养的塑造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内容在内的话,那么家庭中的德育互动则有所侧重。即偏重于传统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庭中的德育互动时间跨度更大,包括了孩子入学前和入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

      社会范围的德育互动是德育互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正是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三位一体下的德育才显得更加具有意义。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也造成德育互动的复杂性。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进入这个领域,包括正面的信息也包括负面的信息。故此,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价值判断能力。对于尚不具备准确价值判断能力的学生而言,则很可能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这些负面的思想信息同样会与学生的道德心理、情感和行为产生互动,但互动的结果却不是社会所期望的。这种负面互动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可能造成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德育互动的目标和结果的偏差,甚至完全迥异,出现冲突。

      不同主体的互动拓宽了德育的渠道。互动论认为,社会互动就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这一概念天然地把互动分为个人之间的互动和群体之间的互动。由于德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德育主体地位的不对等性,在德育中个人之间的互动又可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种。通过对不同主体下的德育互动的分析,有助于拓宽德育的渠道,改善德育途径单向性的现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