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几个基本概念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志康,上海杨浦区教育学院 200093

原文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创造教育,既是一个老的问题,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必修课课堂教学中,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创造教育?这是创造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为更好地在课堂教学(含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等)中开展创造教育,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几个基本概念阐述如下。

      一、创造教育的概念与界定

      创造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教育是泛指一切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活动,它包括各种不同的对象、不同组织形式的创造教育。狭义的创造教育是指学校青少年的创造教育,它包括专门学校的创造教育与中小幼普通学校的创造教育。

      我区“创造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课题组对创造教育的界定: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是指创设问题的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这里有二个概念需加以阐述,以免引起误解。一个概念是创造力,另一个是创造性学力。

      创造力是一个十分复杂,颇有争议的概念。我们认为创造力可以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颖”是指不墨守陈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这是相对历史而言,为一种纵向比较;“独特”主要指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这是相对他人而言,为一种横向比较。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有社会价值”是指对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有个人价值”是指相对于个体发展有意义,而非抄袭模仿。

      关于创造力的层次,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将创造力分为五个层次,有的将创造力分为三个层次,有的将创造力分为两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特殊才能的创造力”是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特别人才所具有的创造力。特殊才能的创造力是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力。“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创造力,是具有个人价值的创造力。创造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指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创造力最本质的涵义是“创新”,对创造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讲,它的“新”主要是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而对社会、对他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新的。因此,这种创造力也可称为自我开发的创造力。创造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指这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或自我开发的创造力。

      学力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总和。创造性学力是指在学科创造教育中,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学习而获得的学力。它包括①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态度,指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认真负责的态度,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独立自主的精神,强烈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动机、兴趣、精神与品质等。②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能力,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即选择、思考、判断、创造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质疑、选疑、评疑、析疑、解疑的能力,即创造性地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结构化与策略化的知识,指掌握结构化与策略化的知识,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认知结构,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获取的方法,强调科学思维,科学地学习知识。

      二、创造教育的基本假设

      我们认为创造教育有四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创造教育认为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只不过每个学生创造潜能表现的内容、形式、层次上有所差异。学生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

      第二个假设:青少年时期(中、小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最佳时机。错过这个最佳时机,一个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将受到较大影响。

      第三个假设:学生创造潜能能否开发?开发的优劣?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师的教学得当、合理、科学、有效,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反之,学生的创造潜能受到抑制。

      第四个假设: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开发,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与劳动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

      三、创造教育的价值取向

      作为基础教育的创造教育,除具有学生“五育”和谐发展、“四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健康发展等一般价值取向外,主要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个性品质

      创造精神是指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也即某些与创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优良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精神决定创造的成败。具体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创造意识、创造的性格、创造的意志与创造的情感。

      2.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和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个人在已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相对于以固定、惰性思路为特征的习惯性思维。它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行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它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想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和创造力一样也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创造教育要注重培养的是初级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学生本人来说前所未有的而不涉及到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