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细化与细化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东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教研室,青岛,266071

原文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历史地看,人类的诸多社会活动不断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粗放走向细化,教育也不例外。所谓细化,无非是对某一事物周密细致地认知或运作罢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广越来越高,人们自然对教育的期待也就越来越细越来越强。种庄稼、制造工业产品、提高商业和服务业的质量都不是易事,那么,培养“万物之灵”的人的教育活动就更不应是简单和粗放的了。教育思想家们对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这对提高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自觉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于人的素质的层次、类别和结构是呈多样化的,或者说素质是可以细化的,因此通过教育来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就应是细致、严谨、理性的,无论是其目标内容还是形式方法,从这点上我们应当认定素质教育是一种细化教育。本文将从智力的结构、“情商”的涵义、健全人格的品质方面探讨素质的细化及与之相应的细化教育问题。

      一、智力的结构与细化教育

      1.智力结构的演变

      什么是智力?这是心理学界极为关注而又不断变动的一个概念,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给智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颇为困难的。但还是有人提出智力是一种能力;智力是一种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智力是一种个人学习调节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是一种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素质或个性特征等观点。近年来更有美国学者从智力的文化、个性、动力和监控因素等角度提出了智力的新概念。萨洛维(Salovey)等提出的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意指人的基本情感与社会能力,同时它们也是影响认知和个性的重要因素。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的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是指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能力。这些观点显然把智力的范畴和功能都扩大了。

      关于智力素质的结构,心理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国内的林传鼎认为智力结构包括对各种模式进行分类的能力、适宜地观察学习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概念模型并使用这种模型的能力、理解能力等六种能力。林崇德认为智力应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组成,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的结构应包括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或结果、监控或自我调节,以及思维的品质和思维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吴福元认为智力包括三个亚结构:素质结构——指人的遗传素质和由遗传得来的先天素质;认知结构——具体包括语词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动作及反应速度和效度、创造思维能力;动力结构——指兴趣、需要、动机、诱因、情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国外心理学家瑟斯顿(Thurstone)认为智力就是七种基本能力:言语能力、数学能力、空间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词汇流畅能力。吉尔福德(Guilford)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其中内容维度有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个因素;操作维度有认知、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评价六个因素;产物维度有单元、类别、关系、转化、蕴含和应用六个因素,这些因素的三维结合构成了180种智力因素。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包括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方向的分析性智力;形成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创造性智力;用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实践性智力。加登纳(Gardner)认为智力可分为七类,言语——语言智力有语言的口头运用、记忆、描述、解释等;音乐——节奏智力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自知——自省智力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交往——交流智力是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加登纳认为还存在灵感、直觉、幽默感和综合其它各种能力的能力等。总之,智力的因素和结构都是多元的,多元智力的出现是智力细化的必然。

      2.多元智力与细化教育

      教学活动是培养智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能力的话,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目标,他把除知识外的其它五大目标称为智力技能和技巧(Intellectual abilities and skills)。每一个大目标都可细化为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行为,如知识目标包括界定、描述、指出、标明、列举、选择、说明、配合、背诵等;理解包括转换、辩护、区别、估计、解释、引伸、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等;应用包括改变、计算、示范、表现、发现、操纵、修饰、关联、解答、运用等;分析包括细列、图示、细述理由、分辨好坏、区别、指明、举例说明、选择、分开、再分等;综合包括联合、编篡、组成、创造、计划、归纳、设计、重建、总结等;评价包括鉴别、比较、结论、对比、检讨、分辨好坏、解释、指明、阐释、总结证明等。这些行为就是达成目标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有效的智力活动是需要通过教育者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才能实现的。

      目前,智力的培养有多项内容,第一是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最重视的应是思维力,而思维力的培养又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的培养。第二是学习策略的培养,这是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第三是元认知技能培养,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上,所以要培养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评价能力等。第四是通过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促进智力开发,这方面的内容有训练个体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控制焦虑、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能感、有效地掌握学习时间等。

      多元而细化的智力还要求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智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和环境,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大量事实证明,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交往能力也只有在为人处世的经验中得以提高,科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棋类、球类、航模、手工制作、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判断正确、反应灵活。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而动机、勤奋、谦虚和毅力等个性品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设置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开拓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们的智力素质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