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

——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俊三,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教育系主任。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纵观多年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模式到杜威的五步教学模式,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学模式研究出现诸候竞霸,百家争鸣,乔伊斯和韦尔在1980年统计的22种教学模式,(注: B.Joyce & M.Weil Models Teaching,New Jersey,Prentive Hall.)以及我国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创造出的十多种教学模式,(注:戴汝潜等著:《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虽然在相互批判和借鉴中都充分发挥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独特功效,对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说到底,这些模式的创建大都是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基础上进行的。它们在价值选择上,体现了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左摇右摆;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了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你进我退;在师生关系上,体现了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此消彼长;在教学策略上,体现了强迫灌输和自由学习的冷热参半。随着现代科学综合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教育理论研究愈来愈深入,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希望综合多种教学理论,综合多种教学模式,但却缺乏一种在更高层次上,更深意义上的整合,这就使得我们一边批评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一边又陷入了以知识为中心,以科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一边希望强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一边又不知不觉地受各种外在的、短期的、狭窄的、功利的目标所驱使;一边强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一边又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这可能正是我们不断构建和寻找新模式的动力。当然,要寻找一种完美无缺的教学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构建教学过程的审美模式,只是希望冲破二元对立的机械思维模式,吸收多种模式中的精华,在教学模式的百花园中,培植一朵转基因的新花。

      二

      以往教学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经验积累,其区别在于以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直接经验为主,是通过传授—接受的方式,还是通过引导—发现的方式;是注重经验的实质,还是注重经验的形式。教学过程的审美模式则要求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上升为学生的生命体验。因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体验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人的生命存在并不等于自然肉体的存在,它是以人生在世精神的鲜活和丰富程度来衡量的。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一般动物生存的地方在于,它对自身存在以及世界的意义有所领悟。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在生命过程中意识着、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当然,个体的体验不是抽象存在的,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必然要受到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影响。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珍爱人生的人,才能获得意蕴深刻、宏伟广阔、真实丰富的人生体验。由此可以看到,体验以生命为前提,它直接将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它超越主客二分的机械模式,将自己、社会、他人、自我作为一种整体,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参悟和体会;它超越时间的限制,将过去、未来、现在,集于一瞬,将个体的精神敞放开去拥抱世界,使生命处于永不休止的创造和运动状态之中。

      一般来说,人的经验和体验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经验常指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或形成的知识”。(注: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它是人类或个体通过实践,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知识,具有历史积淀性;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论证、筛选、使用,被证明有效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它是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由上一代传授给下一代的知识,具有接受性。因此,它是相对凝固和静止的知识。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为对象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注: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页。)它是一种生命活动形态,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悟解、领会、观照、神思状态,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过程性。其一,它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注: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页。)它将人类经验与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从个体以往的生活积累和生命感受出发,去领悟和揭示世界的意义和生命的意蕴。其二,体验是一种激活了的知识经验。体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在主体“神与物遇”、“神与物游”的过程中,通过悟解、想像、移情、神思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碰撞、互汇,使相对凝固和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心灵之中被激活、催化起来,赋予新的意义,产生出更强烈、更深刻、更高妙的生命活力。“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极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落魄的感觉。”(注: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页。)其三, 体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体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展开和演讲的过程,就是通过生命活动中的感受、理解、领悟、欣赏活动,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超越具体的对象与事实,生成更深刻的意义世界,成为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其四,体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得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直指个体心灵,引起心灵的震撼,激发对意义的深刻领悟。个体对对象的理解、解释、欣赏必然受到自己出身、经历、情感、气质等的影响,而成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体验的个性特征便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