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00)09—0001—06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礼记·学记》中就已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意谓教师本身通过“教”和“学”可以相互促进。现在我们常用来指教师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学生的影响,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近几十年来,西方教育社会学者对师生关系又作了很多研究,提出互动教育理论。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侧重于揭示教师的活动,对学生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道德教育(以下简称德育)的角度对师生互动的准则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德育是一系列的互动过程,要充分有效地互动,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秉此观点,本人结合近年来到中小学调查研究所得的经验与体会,以全国模范教师黄静华老师的教育事迹为主要案例分析材料,提出德育中的师生互动准则。另外,还借鉴了国内外教育社会学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 一、对师生互动实质的认识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动态的反映。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师生互动就是这一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 德育中的师生互动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从其教育目的看,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精神生活和价值的倾向性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影响,使学生实现社会化,成为合格公民。从其内容看,是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观、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从其参与角色看,教师代表社会,学生为受教育者,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不平衡的。从其影响方式看,学生是在不断交往中了解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其中有制度化的显性的影响,也有非制度化的潜在影响。从其影响深度看,潜移默化的熏陶可能更有影响力。 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矛盾统一与协调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天然是一对矛盾。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者,他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专业行为,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互动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及其选择互动的方式是否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道德水平高,以自己的道德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方法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就易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需要;反之,则无效,甚至负效。就这一点看,教师的角色表现有其即时性的特征,互动过程中的教育决策取决于教师的机智和技巧、对教育机会的准确把握。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于外在的影响,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汲纳、接受。在教与学这对矛盾运动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必然不断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对其教育内容、方式以及自身的品格进行反思,并相应调整教育策略,使矛盾统一和协调,达到互动的最佳效果。 在这一矛盾统一与协调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充分有效的。师生互动的性质、程度与效果和教师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是密切相关的。师生关系存在多种状态,根据不同的分类,可划分多种层次。但不论哪种状态,从教师观与学生观看,一般而言,有明显对比性的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权威主义的,一种是民主性的。权威主义者,往往把自己看作是绝对权威,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强调的是师道尊严。由于其角色地位的确定,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影响。学生对教师常常有一种防备心理,甚至有一种恐惧感,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种互动常常是被动的、刻板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具有民主观的教师则不同,教师既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又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以救世主自居。教师不仅把学生看作是受教育者,更把学生看作与己具有平等地位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顾问和朋友,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出正确判断,把教师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把施加的影响植根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之中,这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尽管也有学校制度或约束,但这是在双方共同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发生的互动,这种互动一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充分有效的。 由上述可见,德育中的师生互动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矛盾斗争、协调、统一,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接纳教师的影响,逐渐与教育目标相一致,最后达到矛盾的统一,提高了道德认识水平,并愿意践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螺旋式上升的互动过程。图示如下:
二、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既应考虑直接影响行为的情况,也要考虑各人承担的角色,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就实际观察资料分析,德育中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教育情境 这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它是影响人、净化人的心灵的一种现实力量。不和谐就会产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和谐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教育情境意味着互动过程中的双方处于矛盾统一状态。双方关系融洽就会产生信任感,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师生互动就易于与对方产生共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