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军 报道 本报讯 在上海市教科院日前召开的题为“学校科研向何处去”的专题座谈会上,教科研究专家对当前存在的脱离教学实际的科研倾向提出了批评,一些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和教学论文题目偏大、内容偏空,专家用“教师做校长的题目,校长做局长的题目”一针见血地概括了这一突出问题。他们呼吁端正治学态度,切实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年终是学校教育科研结题的收获季节,不少学校结集出版了教师的教学论文。但一些教师科研课题和论文的题目明显存在着“求大轻小”、“重拔高轻实验”的倾向。某校教育科研室的负责人在统计教师交来的论文后说,存在这类问题的论文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问题在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记者在教育行政部门中也了解到,在作为教师评定职称所需提供的论文中,也有题目大、内容空的情形。 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说,现在有些科研文章越写口气越大,越写里面的实际内容越少,越写抄的东西越多。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题目帽子大内容身体小”,如怎样优化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美育工程建设等等。二是在“概念里打阵地战”,从头至尾将概念“分割”,完成引入、诠释、复述的“三部曲”,在书斋里玩弄某些名词,或者套用古今中外先哲的话语“指点江山”。三是远离实际教育问题,缺少深入的探索、实践,只有东抄西编的拼凑。四是任意拔高,缺少操作性和指导价值,研究方法和过程与研究目的不匹配。因此,一些教育科研课题和论文做完后就成了摆设,在实际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不大。 造成教育科研中这些弊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个别教师出于评职称或对学校规定加以应付之外,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性质和定位认识不清,有的人认为搞教育科研就要正规,要国内领先,所以题目越选越大,似乎大题目就是大文章,大文章就是大动作。一些教师还以为论文题目大,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以致求大求全。其中,不注重总结经验,指导教学实践,把教育科研等同于纯理论的研究是主要原因。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是能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师的长处是在教学第一线,能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加以总结和升华。有关专家指出,教师要从研究教育对象出发,从自身的实践入手,去确定科研的题目,宁要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追求理论的深度,更求实践的力度。目前教师科研题目偏大偏空的问题,已引起了一些学校的重视,一些学校提出了教育科研重心下移,强调研究对教学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