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作 者:
肖川 

作者简介:
肖川 1963年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博士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邮编 1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中小学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育目标,尽管二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教学目标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序列:一节课的目标、一个教学单元的目标、一门课程的目标和作为学校教育中心工作的目标。而这些目标都必须自觉地指向我们教育的人的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步骤而存在。

      一

      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提法,如“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等等,尽管这些提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但无庸讳言,我们对于教育中这个最为核心和最为根本的问题缺乏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这份著名报告中所指出的:“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它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陈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P120。)

      我们需要不断地、严肃认真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现时代人的什么素质最重要”这一角度来切入。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该说,“人的什么素质最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一定要说什么素质最为重要,那我只能说这样的素质: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富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

      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1)具有理性精神

      在笔者看来,理性精神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二是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

      (2)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

      拥有知识并不见得就拥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时,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知识才成为了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基础文明的教养越广博、越深厚,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3)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如果说,(2)是博的问题,那么,(3)就是专的问题。博与专的问题是人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博”的重要性就犹如挖井,如果井口很窄,就不可能挖得很深,高山之所以“高”,就在于它基底的雄厚。但“专”的价值也是很大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得我们在分析、看待任何问题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就是专业的眼光;二是使我们在分析、看待问题时能保持在一定的层次、一定的深度上。

      (4)能有效地表达自我

      “表达自我”不仅可以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书面语言的表达、身体语言的表达,而且应该包括待人接物、衣着仪表等,甚至应该包括所有的创造。而所谓“有效”,有这样两个维度:充分地和体面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5)具有自我延伸(迁移)的能力

      自我延伸的能力,也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舞台,并成功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的发展;二是社会关系的发展:我们能想什么,能做什么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从其现实性上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有一部分是给定的,有一部分则是生成的。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包括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也包括他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提出过“系列自我”的概念,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的丰富性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

      (6)具有自由——责任意识与能力

      具有自由—责任意识与能力,意味着具有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并具有责任承担的能力。这意味着犯了错就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

      以上六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是一个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

      二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机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激发则是侧重把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激发又必然会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动机的培养着重在于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这里侧重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高于学生已有水平而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这个目标是自觉指向教育的最高目标和,即教育所追求的人的培养规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