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观的形成,也就是现代纯文学观念的确立和艺术自律观念的接受。我们接受了西方虚构的观念,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现实的真实。文学的内在本质是想象和情感。在这种虚构的文学观被接受的同时,中国文学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说、戏剧等虚构文学从传统文学中的边缘地位进入到了现代文学的中心位置,成为了文学的正宗。因此,实际上,这种虚构文学观的发生与中国文学内部秩序的变化有一种或隐或显的相互的作用。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强调了文学虚构的性质。他说:“凡人之性,常非以现境界而自满足者。……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注: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陈平原、夏晓虹编《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的概念(“理想派”与“写实派”),开启了现代新的文学认识维度。文学革命后,茅盾接编了《小说月报》,特辟了“创作”栏。“创作”是随着文学运动出现的一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作,一种作家的艺术创造。“创作”的观念赋予了文学以不同于传统范畴的意义。胡愈之在《小说月报》12卷2号上《新文学与创作》一文中把文学和“创作”的观念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创作”的意义。他认为创作有两个条件:(一)天才,(二)适度的艺术制作。他认为,艺术家是第二个上帝,上帝的权威是创作,艺术家的权威也是创作。“我们现在都知道中国非彻底革新不可了。但这当然不是变文言为白话的问题,也不单是从古典主义变到理想主义写实主义的问题,实在讲来,乃是文学的价值问题。中国旧文学太缺乏创作的精神,所以他本身已失却文学的价值了。”他将文学视为作家所创造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他说:“创作的价值,非常重大!我们可以说:近代德意志是贵推(Goethe)西娄尔(Schiler)创造出来的;近代法兰西是卢骚嚣俄佛老贝(Flaubert)法朗西(Antole France)罗兰(Roman Rolland)等人创造出来的;近代俄罗斯是都介涅夫陀斯妥夫斯奇托尔斯泰和其余的人创造出来。”(注:愈之《新文学与创作》,《小说月报》12卷2号(2,1921)。)这样一种虚构的文学观念使文学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张力,一方面,文学是一个想象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文学又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文学中尽管有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区别,有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和文学独立观念的对立,有着“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的冲突;然而,实际上这样一些文学观 念都是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范畴和新的文学地基上所展开的角逐与斗争。即使是毛泽东要求艺术服从于政治的文艺政策,实际上也恰恰凸现了艺术的特殊性,承认了艺术本身的独立性质,并且实际上提高了艺术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文学与启蒙 文学并不是一个有着固定的内涵的概念。文学的概念内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迁。在19世纪还是文学的东西,在20世纪可能就不能被认为是文学;而19世纪被排除于文学之外的东西,到了20世纪却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内容。美国文学理论家乔森纳·卡勒说:“文学作品的篇幅各有不同,而且大多数作品似乎与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文学作品的相同之点更多,而与那些被公认为是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反倒不多。”在西方同样,已经被习惯接受了的纯文学概念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乔森纳·卡勒说:“如今我们称之为literature(著述)的是25个世纪以来人们撰写的著作。而literature的现代含义:文学,才不过200年。1800年之前,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欧洲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作’或者‘书本知识’。……如今,在普通学校和大学的英语或拉丁语课程中,被作为文学研读的作品过去并不是一种专门的类型,而是被作为运用语言和修辞的经典学习的。……比如维吉尔的作品《埃涅阿斯纪》,我们把它作为文学来研究。而在1850年之前的学校里,对它的处理则截然不同。”他说:“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人们对于文学的功能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是“文以载道”的观念。贺拉斯《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的思想在西方同样长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19世纪英国阿诺德甚至认为,文学将要取代宗教和哲学的功能。而近代以来,审美的文学论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对于文学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各个时代不仅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可能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在清代的汉学家看来,文学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知识。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乔森纳·卡勒指出:“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呈现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理念,一种被赋予若干功能的、特殊的书面语言。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中,文学被作为一种说教课程,负有教育殖民地人民敬仰英国之强大的使命,并且要使他们心怀感激地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启迪文明的事业的参与者。在国内,文学反对由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滋生出来的自私和物欲主义,为中产阶级和贵族提供替代的价值观,并且使工人在他们实际已经降到从属地位的文化中也得到一种利益。文学对教育那些麻木不仁的懂得感激,培养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不同阶级之间制造一种伙伴兄弟的感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还起到了一种替代宗教的作用。”(注:乔森* 纳·卡勒《文学理论》38页,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文学的性质并不能够孤立地确定,文学作为一种知识总是与其它知识共处于一个知识的网络之中的,它的内涵是由与其它知识的关系来决定的。而现代文学独立的要求是与整个现代知识的分化相关的,是现代性知识逻辑推展的结果。现代纯文学的观念是在现代科学、道德、艺术分治的原则之上展开的。在现代纯文学观念的背后,有着现代性叙事的支配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