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技能研究兴起的背景 社会技能的培养是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及教育学兴起的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不良而展开的新兴研究。虽然心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化等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但有关社会技能培训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一种研究偏见造成的。 众所周知,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哈特肖和梅于本世纪30年代曾经做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究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诚实行为。研究者原本以为诚实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但研究结果出乎意料,作为被试的学生的说谎行为完全是根据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在某些情境下说谎的学生在另一些情境下却不说谎,这说明说谎是不能作为一个稳定的人格特质而存在的,因此许多这类的具有社会性的心理特性就不适宜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学生的社会技能、品德发展也被看作是无规律可循的,而完全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盲目、自发现象。 后来随着皮亚杰、科尔伯格等人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人们又逐渐认识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人们的道德判断是遵循一定之规的,这些研究又一次地恢复了人们对于科学地研究儿童社会行为的信心。 此外,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不稳定,离婚率增加,双职工增加,社会风气败坏,大众媒介的消极影响,等等,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日益困难,心理疾病增多,尤其是对学校的学习环境难以适应,所以有关社会技能培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正是在上述学术与社会背景之下,出现了社会技能研究的热潮。 二、社会技能的概念 社会技能在西方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成果也很丰富,但到目前为止对社会技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关于社会技能的不同评价方法之间也缺乏比较。“一提起社会技能似乎每个人都知道一点,也知道什么样的人属于高或低社会技能者,但目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Curran,1979)。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涉及这一课题的领域很多,如社会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学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每个领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对社会技能有不同的理解;二是被研究对象的问题多种多样,要找到一个公认的概括似乎比较困难,例如,对心智残疾的儿童而言社会技能的标准就比较低,甚至吃饭、穿衣、讲卫生也算是社会技能之内,而对于一般问题儿童而言,社会技能主要指交往能力的不足;三是社会技能概念中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既有社会认知因素又有社会情感因素,同时又是一种行为上的操作,几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就更加错综复杂。 目前,西方学者对什么是社会技能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同伴的接受,认为社会技能主要体现为个体的行为能被同伴所喜欢,有较好的人缘。二是强调外在的行为表现,即认为所谓的社会技能一定是表现于外部的行为特征,是有助于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是行动上的与人相处的技巧。三是强调效能,即认为社会技能是在交往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权利、需要、任务的行为方式,导致对自己有利行为的强化,而最少地导致受罚行为的出现。上述的论述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技能概念,这些角度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 在总结前人和国内外有关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技能概念。我们认为,社会技能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模仿而形成的能带来最大社会适应效能的活动方式。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社会关系的好坏、事业成功与否或者生活中的满意度。具体到中小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我们认为,主要指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学生的社会技能不单指社会交往的技能,而且包括其适应学校环境、保证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的能力。学生的社会技能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人际交往技能。主要解决的任务是适应他人,包括接受和采纳权威的要求及各种规章制度,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会以适当的方式获得别人的注意,帮助别人,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2.顺应学校环境的技能。主要解决的任务是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这一技能主要包括:保持个人卫生的技能,处理紧急情况的技能,生存的技能,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习惯等。 3.正确对待自我的技能。主要解决的任务是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责任感、树立公民意识。包括:承担个人责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遵守道德规范,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向上的自我,有效的自我管理。 4.完成任务的技能。主要解决的任务是保证课业的完成,包括:集中注意力的技能,上课回答问题的技能,克服困难完成作业的技能,独立学习和合理地安排课外时间的技能。 一般来说,高社会技能的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能顺利地建立人际关系,能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肯定,能理智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不良行为;而低社会技能的人在行为上不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他们一般不被同伴接纳和喜欢,与同伴冲突,不能与教师及父母友好相处,不关心他人利益,行为上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等。 三、培养社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培养学生社会技能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