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正在日趋活跃。它之所以引起人们日益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是教育艺术家们鼎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结果。教育艺术在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已深深地扎下了根,然而要真正在美化、诗化、艺术化、哲理化程度上升华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领域有待开掘,那就是无意识教育艺术。 无意识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不能自觉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指向。它不依赖于具体思想感情而存在于人的心理中。心理学家认为,无意识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心理能量的负载体,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构成人格的基础。甚至认为,无意识比意识更为重要,它非但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且在人的行为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受社会文化和社会历史的感染和熏陶,产生各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不断产生心理积淀,这种“心理积淀物”就是无意识,而这种心理积淀过程就是无意识教育过程。无意识教育对于教育者而言是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而对于被教育者来说,则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就是说教育者根据被教育者的潜在认识意向、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被教育者周围设置或造成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去感受、体味所面临的生活,使其不知不觉地受到这种环境和氛围的熏陶。 在教育艺术领域内,无意识教育艺术虽然还是个陌生的话题,但实际上,人们已经在运用无意识教育方法了。只不过尚未把它作为专门的对象加以研究和开掘,而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触摸到了。如我们说的“意境”、“刺激物”、“磁场”、“情境”等,讲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给受教育者以引导、启发、熏陶。教育实践证明,无意识心理活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人们虽然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无时不在操纵人们的精神活动。不论是低级心理形式的情感、欲望,还是高级心理形成的思想、品德,无意识都在背后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仍然单面地从有意识教育那里,去寻找意识对动机行为的推动作用,无疑会使教育工作出现倾斜,甚至失掉根本。因此,无意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领域,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正确认识无意识教育艺术的作用、对于教育艺术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无意识教育艺术具有有意识教育所望尘莫及的优势。长期的“右”的影响,使得今天的青年对灌注式、说教式教育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人们毫不掩饰对政治教育的反感,高校政治理论课门庭冷落已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对现在的人们,任何直述大道理的教育,哪怕是高水平的,都难免受到冷落和心理对抗的厄运。而无意识教育艺术则不是这样,它有很深的情境性和潜隐性,依赖于某种情境和刺激物特征及主体的爱好、兴趣、习惯和知识经验的状况,把“有意识的信息”隐蔽于意识阈之下,“悄悄地”进行陶冶,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就是说,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时,尽管教育内容是严肃的,科学的,而教育方法是生硬的、呆板的,就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是艺术的教育,即形成教育艺术的磁场,构成鲜明的意境,引发教育对象的快感,则会使教育效果锦上添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对思想教育已不满足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而乐于去思考。与之相适应,思想教育面临的任务就是在教育时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吸引力,还应有感染力。实施思想教育时并不是向群众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于启发他们对一切事物作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无意识教育艺术的特点,则能正好适应这一要求。它的教育效应不是给予、而是引发被教育者的思维,使之在设置好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无意识教育艺术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情境性。无意识教育艺术不是刻意去教育,它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能绕开意识的障碍使被教育者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诱导。这里的潜移默化,就是把对被教育者的要求、愿望以及要让他们知晓的道理,暗含在所接触到的气氛、情调和景况之中,让他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如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都是以特有的象征意义向人们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道德标准。这种潜在的教育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人感觉到,但它确实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如果教育者处理得当,就能造成“情寓于境、境以生情”的教育情境。因此教育艺术家认为,最佳的教育不是在庄严的会场、课堂进行的生硬的说教和训话,而是使人在接受教育之后,还能品尝到教育的味道。最好的教育环境不乏在恬静的林荫小道,在笑语声声的影院,在充满生活温馨的床前灶头。 二是愉悦性。情绪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而人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认知过程。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知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维敏捷,反应积极;而产生厌倦情绪时,就形成接受知识障碍,思维凝阻,精神不振,动作迟缓。无意识教育艺术正是运用人们丰富的情绪体验来满足人们共有的审美情趣,不时诱发受教育者的种种激情和向往,在精神放松,遐想丰富、抑制解除、身心舒适愉快之中,不知不觉地走入教育意向的境地。一场成功的演讲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教育效应,就是演讲家善于运用“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论道而不说教,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对有益话的回味和联想发挥出来,不仅留给了听众笑声,更留给了听众深深的思索。 三是诱导性。成功的无意识教育艺术的主要因素在于启发诱导。这种诱导不能直截了当地进行,需要一定载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健康轻松、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设置一教育载体,既不能让被教育者“识破”,还要他们乐于接受,把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教育者的教育意向,就是通过这样的载体而传给被教育者的。因此,无意识教育艺术就在于能给被教育者设计出一个个最适合于接受知识的载体来。载体抉择的意向不在于教育者的习惯与定势,而应在于教育对象的心态和情结。设计载体要在艺术化、主体化、高雅化上下功夫,在真的内容、善的方法、美的形式上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