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①现代社会中人才的成长几乎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无师自通,学子们无不期望在其成才过程中遇到名师指教,所谓“名师出高徒”。许多国家在考虑其未来教育的发展时,无不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内容。那么我国未来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呢? 一、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师职业观的教育 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没有什么职业比教师更高尚。对于国家的贡献,莫过于教育青年。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和医生相比,教师对青少年不主要是生理的而是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负有责任。和艺术家相比,教师是比用一定的艺术形象感召青少年来得更为直接的言传身教。和所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相比,唯有教师负有最大意义上的教育培养和促进年轻一代发展的使命。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性、崇高性和神圣性。正所谓“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②这是我们看待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的一个层面。是那些古往今来,以“蜡烛”、“春蚕”精神进行耕耘奉献的教师们的良心基础。基于此,人们对教师群体的社会评价才比较高。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或者说职业结构也呈多样性和复杂化,教师在许多国家并没能成为广大青少年最向往的职业,是可以理解的。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各种职业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谁可以轻易地把哪种职业从我们社会中清除掉呢!我们应用大职业观来看待教师职业。工人农民是直接的物质财富生产者,科学家是生产力的促进者,艺术家要进行精神文明的生产,许许多多的社会工作者要对这个社会进行维护和协调,大家都在做着各自对社会的贡献。作为教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位成员。尽管我们是在做着培养人这一现代社会中甚为重要的工作,但也不好说就非要比其它职业得到社会的回报更大更多。再从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用行为科学家斯布兰格的价值观来定位的话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的。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需量入敷出,即便是高校实行缴费上学制度,那些属义务教育范围内的中小学还是要靠国家和集体提供经费。这种情况无法像企业界和商界那样靠实力靠经营来大发其财,更不容易像体育界和演艺界那样靠个人奋斗出名获利。教师是工薪阶层,按《教师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教师工作待遇指标,就是使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们心安理得呢?既然这种职业属社会型的,它的价值就体现在为民族、为社会和为公众服务上。尽管教师可能比企业家或个体户付出的劳动代价要高,却不一定会得到与他们相似的物质财富报偿,不过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尝到风险或破产倒闭的滋味。所以教师应从内心精神世界中多体验“得到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桃李满天下”等带来的欣慰和乐趣。否则心理将无法平衡。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虽然当前教师和某些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有些地方还拖欠教师工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还不小。但党和国家已颁布《教师法》,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得以实现,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在条件具备时,定能像列宁所说的那样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为此,就必须进行有步骤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具有真正的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各方面的素养,而最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③那时教师真正成为令人们最羡慕的职业之一,将吸引众多的人才热爱教师职业,献身教师职业。 二、搞好师范生教师角色的塑造 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业模式。个体通过社会化,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变成为一个社会角色。现代社会中的教师均需经过师范教育院校培养,而对他们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应归结到教师角色塑造上。教师工作充满艺术性,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次教育机会都需要教师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社会角色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它包括至少两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角色的责任与权利,一是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教师,他必须知道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荣誉,他也要学习如何关心与热爱学生,发展作教师的才能。因此他应不断地体验他人的心理反应:积极与消极的反应,从而巩固被肯定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改变被否定的行为方式与态度,使自己更加符合教师这一角色。”④ 师范生毕竟还是一个学生、怎么样使他觉得自己已是一位未来的教师呢?在师范院校中最主要的是靠创设诸种教育情境来实现,从学生一入学直到他们毕业离校可以说这种机会和条件都是十分充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接触,这种言传身教对师范生影响最大,因为师范生入校后多少会考虑自己今后的角色问题,而身边的教师就可能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示范和榜样,所以有人说给师范生上课应该是十分严谨的,这可以从对师范毕业生的了解调查中得知,他们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直接受先辈教师的影响,而不一定是从哪几本书上学来的。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教师的态度、学术水平、教学模式、语言表达、教育机智、教态、教学风格和个性魅力诸种因素往往会潜移默化有意无意地感染学生。教师的一招一式、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教学片断或许会深深地刻印在学生脑海中,这就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们苛求自己,以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形象,利用教师在学生眼中总认为值得信赖和尊敬之“光环作用”,实施和扩大影响。上述因素可以说都有两极化倾向,作为一个好教师自然应采取的是积极、认真、灵活、丰富和有吸引力等,而不是消极、马虎、呆板、单调和让人排斥等等。有时我们也可利用“名人效应”来进行角色认知和学习。如请优秀教师讲演、座谈,观摩他们的实际教学,学习讨论有关报道文章等。一般说来,这样会使学生通过了解优秀教师的经历,争决自己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更会引起他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兴趣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