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制与教学结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资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文将探讨教材编制技术的基本问题—一展望若干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方式,从中把握教材编制的基本特征。

      一、累积型教材编制——以程序学习为例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强迫学生以同样的步调学习同样的教材,这是有碍于学生的发展的。如果改变为以适于每个学习者的顺序去学习适于自己的材料,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斯金纳于50年代推出第一部教学机器开始,直至盛行电脑辅助教学系统研究的今日,众多研究者一直在为实现这理想作出不懈的努力。利用教学机器的教学方法受到重视,这当然是应当考虑的。不过,这里着重探讨教材编制上的要点,即探讨如何具体地实现“按照每个学习者步调去学习适于自己的材料”的理想。

      编制学习程序的第一要点就是“分析目标行为”。这就是首先要把抽象地表达的学习目标化为能够见诸于具体行为的“行为目标”。

      第二要点是“决定基本路线”。要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就得顺利地实现众多的下位目标,而这些下位目标如何安排,就是一个问题。基本类型可分斯金纳的直线型与克劳德的分叉型。直线型是安排在一个直线上的,分叉型则是视学习者对问题的反应而分成若干条路线。

      第三要点是“编制问题”。这是最具体的作业。将下位目标用“行为”层次的语言来表述。便是问题。它可以视信息的呈示、反复练习、总结前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过,最重要的还在于问题的编制应当是彼此关联的。换言之,先行问题应当是后续问题的基础。斯金纳主张,问题要一点点地复杂化,以使学生能够连续作出回答。亦即注重“小步子”原理;而克劳德则注重错误反应的意义,主张步子大一些。为使正答易于出现,要给出线索和揭示,或者反之,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减少线索与提示,使程序更臻洗练。

      按照上述要点编制的程序教材也许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接受。它使个别学习有了可能,并能依据难点所在提供信息与问题。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的划一教学固有的弊端。这些,对于从教材编制角度探讨教学的人来说,推进教材的程序化,谋求累积型的教材编制,便成了重要的课题。此外,加涅的层级学习模型对于概念和法则教学方面的教材编制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今后随着微电脑的普及,个别化学习的比重将会增大,程序教材的开发将是一大研究课题。

      实证研究揭示,利用程序学习可以缩小由于智力造成的学业成绩的差距。因此,它有利于理解力薄弱儿童的教学,也有利于差生的矫正教育。不过,倘若停留于被动地处理给出的程序教材,就会丧失能动地处理信息的机会,往往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唯有借助能动的学习心向—一主动地选择信息、构成问题、并发现自己的解决策略—一才可能作出精致的信息处理。考虑到这个弱点,程序教材的利用宜限于有关基本知识、技能的仅作被动处理亦能充分掌握的领域。

      二、有意义化型的教材编制——以有意义学习为例

      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借助继时性地给出的信息的累积,巩固一定的知识。要真正牢牢地掌握这种知识,就得使所知信息同旧有知识关联起来。如果关联作用失败,就会陷入机械学习,也容易产生遗忘。由此看来,教学中应当重视促进这种关联作用的信息提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倡导的。自1960年倡导以来,作过许多实验,结果虽说未必一致,却给教材编制提供了有益的视点。

      “接受学习”的基本课题是,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有意义地包摄并固着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为此,要进行谓之“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操作。它作为巩固的催化剂先于教材的提示。这种先行组织者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使学习内容容易摄入认知结构、明确同已有知识之间的差异性与类似性的概括性内容。

      奥苏伯尔的研究验证了先行组织者的效应。他以大学生为受试,提供叙述钢铁特性的文章,然后测验受试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组提供“陈述性先行组织者”,它说明了一般金属与合金的类似性与差异性以及使用合金的理由。当然不涉及钢铁本身。总之是基于受试者的已有知识去构筑理解钢铁特性的框架的。对控制组则概述从铁矿山直至冶炼钢材的冶炼史。其后提供学习课题,测验其理解钢铁特性的程序。结果表明,两组成绩均优异,不过,给予先行组织者的实验组的记忆得分优于控制组。

      奥苏伯尔等人在另一个研究中,让大学生阅读简述佛教与禅的教义的2500字左右的文章,测验其理解程度。对实验组提供“比较性先行组织者”,它使受试以已知的基督教教义为核心,进行佛教与基督教、禅与基督教的对比。当然,这些内容并不直接呈示后出的佛教与禅的教义。对控制组则讲解佛教与禅的历史。结果表明,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显示出先行组织者的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同基督教知识的程序和语言能力水平相关。就是说,基督教知识越是浅薄的学生,先行组织者的效应愈明显。上述两种均是作为语言信息提供的先行组织者。有人用“图式先行组织者”、“图形先行组织者”,都有同样的效应。

      这些效应并不仅仅在给出先行组织者时产生,还必须使学习者具备能动的学习心态,以便这种先行信息得以存储并在尔后的学习中生效。因此,不仅要在教学设计阶段琢磨教材的提示顺序,而且还要在教学展开阶段注意如何使学习者具有能动的学习心态。就这一点说,美国学者倡导的“发现学习”与日本学者倡导的“假设实验教学”是有效的。在这种教学中借助概念的矛盾与惊异,使能动的学习心态容易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