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目标教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国目标教学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11月1日至4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来自全国7所高等院校(教育学院)、1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5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目标教学改革实验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对目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目标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

      全国的目标教学改革实验发端于1984年上海市开展的平面几何目标分类研究。1986年9月美国学者布卢姆应邀来华讲学以后,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评价理论等,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目标教学的发展。而今开展这项群众性教改实验的省、市、自治区已达25个。回顾目标教学改革实验近1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与会代表形成了如下共识。

      (一)目标教学作为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实验,无论从理论构建,还是从教学实践方面看,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标教学改革从纵向上看,包括了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从横向上看,涵盖了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经过近10年的探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一,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向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布卢姆“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学校所教课程”的乐观主义教学论,尤其是他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等,为目标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在继承传统教学体系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的教学新体系。这一新体系大致包括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操作)、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第三,促进了各实验县(区)、乡(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参与实验研究的各单位统计资料表明,平均分大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一至两个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2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促进了优秀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有了积极改善,教师越来越愿教,学生越来越愿学。第四,一大批学者型干部、校长、教师在成长,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迅速提高。目标教学改革不但出成绩,也出人才。山东省泰安市郊区原来师资质量很差,而1991年有25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名利当时泰安市7个县市区之首。第五,促进了国家“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的目标化。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大纲》(试用本)就采用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目标分类层次,并对每个层次做了界定,使各知识点的学习水平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性。这说明,我国的“大纲”和“教材”建设已借鉴了目标教学的改革成果。第六,促进了掌握学习理论和传统教学理论的发展。诸如提出了新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二)目标教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所决定的。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大地上掀起的这股“目标教学热”,究其根源,是与目标教学所具有的下列优势和特点密不可分的:第一,目标教学改革的合目的性。目标教学之所以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在中小学教师中得到广泛认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它适应了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第二,目标教学思想的先进性。目标教学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都具有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和教改实践的依据,体现了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三,目标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目标教学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从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到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系列操作模式和操作规范。第四,目标教学体系的开放性。目标教学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具有很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义务教育教学新体系。它既不排斥古今中外任何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不排斥教师原有的任何先进经验和独特教学风格、教学个体。

      二目标教学研究的反思

      (一)对目标教学理论研究的反思。

      目标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第一,关于目标教学理论基础与教学思想研究。目标教学借鉴了古今中外许多先进的理论思想,其中主要有系统科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优化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目标教学初步形成了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需要的教学思想体系。一是教学观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等。二是教学原理。各地大都提到“目标期望(激励)原理、整体发展原理、变量控制原理、反馈矫正原理、情感教育(激励)原理、结构优化原理、自主有效原理”等。三是教学原则。主要有:“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目标定向(中心)、情知协调、反馈矫正、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教学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统一”原则。但与会代表也指出,目前,目标教学的概念、范畴的界定还不准确,目标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对目标教学基本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很薄弱。

      第二,关于教学目标研究。借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中小学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特别是认知领域,各地大部分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个层次。辽宁省阜新市提出的“知能教育、品德教育、学习修养教育”三系列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教学目标分类研究中国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另外,各地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编制了各学科教学目标分类参照系和目标教学用书,提出了教师编制教学目标的常规要求,规定了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标准等。但是,各地目前对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研究还很薄弱,对教学目标编制技术的研究尚落后于实践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