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论述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认为科学素质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四个方面,并逐一对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科学素质 知识 能力 方法 品德 素质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用素质教育去代替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人才需要的必由之路。 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含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两方面。在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生产力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我国人民的总体素质才能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才能在现代技术基础上获得新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跃上新的台阶。 科学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本文所说的科学素质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素质。 一 什么是科学素质? 素质是人们的一种内禀特质。它体现在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上,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特点上。它是人的内在的、固有的一种特质,并且会通过人的相对稳定的品格、气质、修养、风度、行为、语言等反映出来。 跟其他素质不同,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能及发现新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质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人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两种途径加以发展。通过教育途径可以向学生传授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德。通过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可以发展人的更成熟、更完善的科学素质。 综上所述,科学素质指的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 二 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四个方面。 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在构成科学素质的四种要素中,知识要素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的能力。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知识已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技术应用学科。各门学科又包含许多知识点、线、面、网,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促进。在各门学科的交界处,不断地发展出新的学科。 从人的科学素质形成的角度来说,知识要素的培养必须分门别类地、从低到高地分阶段进行。在中学阶段,主要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去实现。例如: 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 技术应用科学:计算机、环保、机械、电工、建筑、家电、小水电、食品加工、农艺、园艺、蔬菜、果树、林业、工艺、装饰、会计、水产、养殖、家畜饲养、家政、交际、打字、驾驶、管理、常见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等。 三 构成科学素质的第二种要素是能力要素。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能力要素可以分解成若干基本方面,如观察、实验、思维、创新等。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知觉,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系统、周密和精确的观察,才能从自然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材料,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后面的自然规律。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开端与源泉,是获得感性知识的前提,是提出科学学说的基础。因此观察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们科学素质水平高低的一把智力量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在科学素质构成中所占的分量。 2.实验 自然界发生的天然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地依靠这些现象的观察,难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和材料。 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去模拟自然现象,以便从中认识或发展某种自然规律。 良好的实验素质应包括: 能设计实验去实现某种认识目的。 能根据实验设计去装备仪器,并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能合理地对实验数据和材料进行处理,从中导出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 3.思维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符号、数字、图表、框图等进行的思维,它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事物的异同,为抽象和概括建立必要的前提。 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它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本质。 良好的思维素质应具有以下特点: 思维广度,即从多方面、多方位去进行思维。 思维深度,即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 思维灵活性,即思维的机智性,善于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调整思维的定势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