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规律的分类学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目前教育学缺乏严密性与深刻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关于教育规律说明既不够清晰且相当贫乏。本文认为应以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作为教育规律分类的切入点,并力图借鉴分类学的要求,严格按照“性质与范围交替主导”的步骤,将教育规律作出教育学层次内的四级分类,从而最终列出了教育学层次内教育规律的分类学谱系。

      一

      教育规律问题是教育学理论的精髓所在。尽可能恰当地将教育规律进行分类,从而全面精确地揭示教育规律体系的内在结构,对于教育学理论的“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教育规律有哪些?现行的教育学所提供的说明既不够清晰且相当贫乏:或者把教育方针的要求和教学原则视为教育规律,或者把教育功能或教育属性视为教育规律,或者直接把教育本质等同于教育规律;或者提出两条基本规律,或者提出五条或七条基本规律,前苏联的巴班斯基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甚至提出了十五条教育规律。①笔者认为,上述理象的根源在于,对教育规律分类首先缺乏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其次是缺乏严格的分类学步骤,企图依据教育规律的某些表征一次完成。

      先看切入点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学界已注意到列宁所指出的“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②但忽视了这种本质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地表现出来的。因为列宁的定义还是一种抽象的哲学阐释,对规律的外在表现并没有直接而具体地指明或例证。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进行考察时所运用的成功方法早已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马克思始终从性质的角度把经济规律作为一种趋势来理解,正如恩格斯所说:“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规律只是那些逐渐为本身开拓道路而且相互交错的趋势的表现。”③这就是说,经济规律作为经济运动中的各种本质性联系总是表现出一定要贯彻下去的必然趋势。正是由于从这一恰当的切入点着手,马克思、恩格斯不断成功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规律。可见,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对规律分类的切入点所在,切入点不恰当,分类就难以顺利地深入下去。“教育”和“经济”一样,都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因而规律的表现具有相似性。所以说,教育规律作为教育运动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也都表现为各种一定要贯彻下去的必然趋势。对教育规律进行分类首先应瞄准这一切入点。

      再看分类学步骤问题。前文表明,规律分类研究的切入点是从性质上去把握的。所以分类首先要从性质上展开。严格说来,只有性质上的分类才是带有根本意义的分类,因为教育世界中各事物或现象间的本质联系必定存在着不同性质的矛盾,从而形成不同性质的规律,性质不同,则其存在范围、作用机制、实现程度和人们的认识与利用方式也就各有不同。其次,后续的分类仍然应有恰当的步骤。这里有必要提及“分类”与“分类学”两个术语的区别。“分类学”的原义“主要是根据动物和植物的自然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④“生物分类学是按照门、纲、目、科、属、种、变种这样一些类别加以分类的。……作为保证他们(指生物学家—一笔者注)进行生物科学交流的一种手段,以及作为了解动物界和植物界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手段,是很有用的。”⑤“分类学必须结构很严密,其术语的次序必须与这些术语所代表的现象中的某种‘实在’的次序相吻合。”⑥引用“分类学”这个术语到教育规律分类的研究上来,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教育规律的分类应当象布鲁姆对教育目标分类那样努力达到“分类学”的要求,做到结构很严密,为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步骤,逐步深入下去。而通常所提到的“分类”则未必有此要求。现行的教育学对教育规律的分类也由于缺乏严格的分类学步骤而显出结构上的随意性。

      那么教育规律的分类学步骤究竟应如何确立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性质与范围交替主导”的原则来确立,其中又以性质主导的各次分类更具实质意义。当我们首先从性质上的不同分出一级类(性质主导)以后,对可再分的一级类再依据各自存在(作用)范围的不同分出二级类(范围主导),此处的依据就是从理论上对教育世界作出“空间领域”上的第一次划分。然后再依据性质的不同将可再分的各二级类分出三级类(又是性质主导),而对可再分的三级类进行分类(又是范围主导)的结果就是四级类。依次下去,具体到一定层次后,必定会超出教育学层次而不再成为教育学的直接研究对象了。显然,现行的教育学中对教育规律的分类的确不存在这样或类似的严格的分类学步骤。下面先就如何分出教育规律的一级类和二级类展开讨论。

      教育规律一级类的划分不妨也可以借鉴和运用马克思的方法。马克思根据性质的不同从总体上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分为绝对规律和一般规律。其中,他把资本主义生产特定的目的和内容理解为它的绝对规律。他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⑦这个绝对规律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系统的整体上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直接目的以及实现这个目的的必然过程。正是这个绝对规律决定和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中各一般规律的作用过程。它的特点是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质”,体现在各个领域、方面或过程中,所以是绝对性质的,是无条件的,从根本上说,不存在任何例外。而“总的说来,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⑧相对于绝对规律来说,它们存在于特定的领域、方面或过程,因而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一定范围内可能会有例外。例如,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就说明了价值规律是一种一般规律,再如“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⑨等都属于一般规律,它们和上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整体质的绝对规律交错着而起作用。

      同理,社会主义教育的运动规律也可分为绝对规律和一般规律这两个一级类。其中绝对规律应该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上去把握,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社会化的人”,因为它体现了社会主义这个系统整体的质的规定性,反映着社会主义教育的决定性动机和直接目的以及实现这个目的必然过程,决定和影响着各一般规律的作用过程。而教育的各种一般规律都是通过各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来发生作用的,它们存在于教育世界的特定领域、方面或过程。显然,绝对规律是不可再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