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0)07-0002-05 自近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教育研究领域由于长期受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主要指以非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两大哲学、社会思潮的浸润和影响,逐渐形成了两大方法论传统或范式,即科学主义的定量研究和人文主义的定性研究。教育科学史家胡森曾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明确指出定量与定性两大范式是贯穿于本世纪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论特征。长期以来,它们往往各自为政,相互诘难,之间的冲突至今尚未平息。因此,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教育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反思意识的增强,整合的观点倍受青睐。人们希望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整合来消除单纯任何一种研究而带来的偏蔽,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指导实践。我们也原则上同意这种观点,但认为仅止于此是不够的,问题在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方法何以能整合?换句话说,它们整合的基础何在?又怎样才能做到两种方法的整合?本文不揣浅陋,尝试就以上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为叙述方便,以下用教育科学研究指称科学主义的定量方法,用教育哲学研究指称人文主义的定性方法。 一 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哲学研究的整合并非仅仅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或为了避免单纯任何一种研究的不足而迫不得已的尝试,它至少具有以下依据: 第一,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活动是整全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虽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像物质生产实践),更不同于自然现象,但它具备社会实践的一般特征——主客观的二重性。一方面,教育活动是实践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等)不断地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主体要不停地理解、体认、反思和追问行为本身的意义,以超越自我,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另一方面,教育活动又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展现出来:时间、空间、物质设备、资金投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是教育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它们不是在教育过程之外,而是在教育过程之中。这两方面构成了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实践的一体两面。所以,“‘教育世界’具有两面性,既是‘事实世界’,又是‘价值世界’。”[1]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可以作事实和价值的相对区分,但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本体意义上,是决不可分离的。正因如此,无论是只要教育科学研究(以经验事实为对象)还是只要教育哲学研究(以价值为对象)都是将在一定范围内对立着的认识论的范畴上升到本体的界域,并予以绝对化,造成了对教育活动整全本体的遮蔽和肢解,失之偏颇。可以说,教育活动的整全性为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的整合提供了本体论的依据。 第二,教育研究的主体——人本身是完整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科学和哲学本质上都是人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把握方式,它们都是属人的,人自身的完整性就决定了它们的整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他要同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理性,科学便应运而生。同时,人又具有超自然性,他不仅仅是肉体的存活物,同时又是精神的存在,他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解决为什么活着,表现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科学对此无能为力,只能依赖于哲学。由此可见,科学和哲学的矛盾深深地植根于人的生存悖论之中,它们的绝对对立与分裂就意味着人自身的分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是把人看成了单向度的,前者把人看作只具有理性的动物,后者则把人理解成为一味追求意义和价值的精神实体。 第三,科学和哲学两种方法本来就是统一的。科学和哲学虽标志着人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关、可以截然分开的,而是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诚然,科学是理性的事业,它主要靠定量的方式来把握经验对象的内在规律,以强调价值无涉,注重客观性、精确性、确定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为主要特征。科学是否就能真的完全做到以上几点呢?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理性的前提都是非理性的,即便在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也蕴涵着许多非逻辑的因素,诸如直觉的、幻想的、审美的和信仰的等,现代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已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其次,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而观察获得的经验并非是完全客观的。观察不过是人的一种活动,人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超历史的存在,“观察渗透理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再次,科学认识的动力和目的不是来源于科学研究过程本身,而是来源于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这些都不是可以量化的、经验的。总之,科学研究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理性的批判和价值的醒识,这就需要哲学的支持。同样,科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进步在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观的同时也无不对人们旧有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例如,本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一度改写了旧有的世界图景,从中体现出的相对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就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在传统价值观中占主导地位的秩序感,从而成为贯穿于整个21世纪的新的时代精神为哲学所表征。另外,在某一项具体的活动中人们对意义的思索也决不是空穴来风、随心所欲的妄想,要依赖科学所提供的客观依据,否则就会陷入虚无的境地。所以,科学和哲学虽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但却息息相关,是统一的,这就为二者在教育研究中的整合提供了直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