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理论内核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内容提要:

针对素质教育理论探讨的必要性,本文从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质教育的素质的理论结构构想等几个方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核进行了探讨,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纠正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歪曲、片面的理解、看法和做法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素质教育理论探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产生,首先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导性教育价值命题提出来的,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对人发展而提出的要求[1]。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现状而产生的。从根本上讲,它是在中国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的产物,是针对教育实践问题而提出的[2]。也就是说,对“素质教育”来说,它先有来自教育实践的思想、观念,后才有寻找和探讨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这就产生了对素质教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看法、理论,甚至连定义也尚未定论。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误解甚至是曲解。这就有了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核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后来,尤其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全民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现在对素质教育的探讨大多是一些实践的尝试和经验的总结,实践需要必要的理论支撑,这就更有必要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二、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的本来含义是“白色质地”、“本质”[3]。后来被引入作为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个术语。对它的理解大致有三种:(1)素质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遗传素质,或禀赋。它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2)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对主体的要求或条件。其主要来自后天的习得、养成和教育,是在先天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后天在先天基础上的文化结晶。因其不是先天的基础本身,所以又称素养[4];(3)主张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结合。这是目前心理学、教育学所主张的一种看法。

      我们认为,“素质”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而成为的“素质教育”,既然是教育实践的产物,那么对“素质教育”的“素质”就应取其后天习得、养成和教育的含义。所以我们主张采取对“素质”第二种看法,即取其后天性,强调素质的习得、养成和教育性,与素养密切相联系。这才更接近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也才与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相一致。但是,我们也认为素质不等于素养。素质在理念上是素养的更高、更深的一个层次。就像能力不等于技能,能力是技能的更高、更深的一个层次一样。

      那么,素质教育就是对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进行后天的习得、养成和教育。时代不同,教育对象及其年龄的不同,素质教育的基本品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目前大学的素质教育来说其侧重于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对传统教育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划分。常把一种新教育思想提出产生时以前的教育都统称为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发展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占据了一定时期教育思想的主流的,一种不利于人及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潮。是一切围绕考试要求,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5]。也就是说,应试教育是考试要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这就造成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和教育过程的畸形。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教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知识的传授中又只是重视考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6];在学生发展上重优生、轻差生;过分重视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综合素质、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了共性而忽视了对个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首先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7]。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个体发展需要什么,应该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和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一些专家将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概括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并逐步做到“学会生存”,形成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及社会需求的“易于再培训”的人才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力的人才。

      因此,从本质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源于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从杜威开始,就把教育的价值分为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工具的价值。内在的价值是指某种事物、某种活动本身的意义;外在的价值则是指某种事物、某种活动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起的作用。应试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外在的工具的价值,即教育成为高考、谋求职业等的手段和工具;素质教育则是首先追求教育的内在价值,即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发展人的个性和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其次才追求另外的价值。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分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对基础教育还是对高等教育而言都是如此。

      同时,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育不等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但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教育中有着素质教育的成分,素质教育也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许多优秀的成分。

      四、素质教育与考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