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08(2000)05-0021 -04[中图分类号]G633.3 G424.23 前言 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鲜活个体,以往,我们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智力差异,认为智力决定一切,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老师推卸责任,学生失望乃至绝望。如果从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去分析,比直接从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去分析,更有利于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和潜力,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如何分析、了解、鉴别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因材施教制定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对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教育界。 一、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积淀的差异、志向水平或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能力倾向(素质)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男女生的学习差异等。这里重点分析学习方式的差异。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个体对作业做出反应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涉及个体处理学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时所偏爱的方式。 根据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切分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一,从“感觉通道”看,有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所谓感觉通道,是指学习者对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偏爱程度。如动觉型学习者喜欢接触、操作物件,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感兴趣,教师用手拍拍他的头表示赞赏所产生的效果比口头表扬好。 其二,从生活方式看,有正规型、社会中心型和个人人格至上型。如正规型学习者强调坚持原则、规则和给定的政策,喜欢秩序、常规,喜欢明确应该做什么,他所愿选择的课堂组织是以老师为中心的。 其三,从认知方式看,有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反思(沉思)型、冲动型、整体型、系列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内倾型、外倾型等。从认知方式角度划分出来的学习方式,具有组对性,如整体型与系列型。整体型学习者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他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而系列型学习者一般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上,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通常都按顾序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只是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新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 其四,从大脑单侧化看,有左侧大脑半球优势型、右侧大脑半球优势型。右侧脑与直觉、艺术等倾向相联系,左侧脑则与逻辑和系统思维相联系。每个人单侧化优势不同,在学习的有关材料处理上会有差别。 二、学习方式差异的了解、鉴定与因材施教的总体原则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的了解与鉴定,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为了鉴定学生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别,通常可以采用观察、调查、访谈、作品分析以及问卷测试等方法,老师宜建立学生个案,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甚至采取追踪的方法。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要求老师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客观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学习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各种学习方式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缺陷。学习方式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环境和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又是基于内在的生理前提,至今没有足够的研究,如果强迫学生改变对学习方式的偏重,会损害学生的自我概念,并导致对学校的疏远,所以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谨慎些。就老师来说,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有明确规定的目标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老师应鼓励学生能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发展和追求。老师运用适合于该班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方式的教学对策,并把这些教学对策融于其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直接参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逐渐产生新的学习能力并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 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目前有五种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即:个别化教学系统、自学辅导教学方法、掌握学习、分层教学和以电脑为基础的学习。但模式总归是模式,没有最好,只有较好,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对策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 三、教学调查与实例 (一)对象:高一学生(58人) (二)学习方式调查方法:观察、访谈、图形识别测试。 (三)主要学习方式类别:冲动型、反思型、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另有一些学生学习方式类型不明,还须进一步跟踪观察。) (四)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1.冲动型。冲动型学生反应快,他们急忙做出选择,犯的错误较多。有时,老师还未将题目说完,这些同学便能说出它的答案。但有时难免粗心,将题目看错以致长叹一声,后悔莫及。当他向老师提出某个问题时,老师的讲解常被打断,学生呈现顿悟的情状。这类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教学上,对这类学生应重在鼓励,采用类似限时“急转弯”式问题教学对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反应敏捷的优势,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针对粗心的缺陷,可适当少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因粗心而造成的挫折,让他们自己去体悟,并有意识地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