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论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北京 邮编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应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问题、中心结构和边缘结构的关系问题、本土化道路和西方化道路的关系问题、教育传统和教育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0)04—0005—06

      一、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问题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希望通过教育使国家更加强大,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就国家这一主体而言,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国家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下发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引述,都鲜明地体现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

      那么,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呢?国家的发展有许多层面,要使教育最有效地促进国家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国家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国家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直接相关。现代化问题专家艾森斯塔德指出:“在现代化的最初‘起飞’之后,经济领域在发展和现代化方面居首要地位,经济问题的解决,对于现代社会及其政治体制的存活与发展、保障现代化的延续、持续增长,以及任何领域的持续发展(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社会组织的领域),都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注:艾森斯塔德著,张旅平等译.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7—58.)

      因此,要使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力工具,首先必须强调和重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凸现。不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只重视教育的政治、文化等功能,是前现代社会的做法甚至是反现代化的做法,由此而产生的错误就不是枝节性的一般失误,而是根本性的战略错误。

      从1957年到1978年,我国的教育发展就犯了这种战略性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教育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非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使得从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尤其是“文革”10年成为新中国文化、教育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尽管这一期间我国在科研的某些方面也有比较突出的成就,但总体看来,与世界科技水平的距离拉大了,成为飞速发展的世界科技潮流的严重落伍者。这种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逆时代潮流的,是反现代化的,误人误国,它对国家的发展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构成国家发展的障碍。以致于邓小平1975年9 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4.)1978年以后,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向,从为特定意义的“政治”服务转向为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才离开了歧途走向了正轨。

      一个国家只是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还不够,还应进一步追问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育应怎样发展才最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对这一问题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笼统地谈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是没有理论价值的,因为“教育本身存在多种层次和类别,国家发展也有多个维度。因此,哪一层次或类别的教育能促进哪一维度的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不同方面对教育发展有何制约则是应当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注: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82.)教育要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方面是有较明确的要求的。如果某个国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皆通晓古典文学而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那么,该国的教育就不能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工具。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竞争,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人才素质以及劳动力素质,而后者又最终取决于教育。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科技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对这一认识的鲜明的概括。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不可不谓早,但其教育结构尤其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个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令英国有识之士耿耿于怀,痛心疾首。而德、日对科技教育的作用认识较早,其后来居上与此是有关的,这也是英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向德、日学习的原因。

      这里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是否教育只应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不应为政治服务?“教育为政治服务”是否已成为一个与现代化无关甚至悖离的口号?

      本文认为,第一,讲“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不排斥“教育为政治服务”,因为国家发展并不只是经济的单方面发展,它是一个整体的社会进步过程,政治自然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想着意强调的是“教育为现代政治服务”,而不是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种政治服务。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被扭曲,政治中充满着非现代因素,教育想为现代政治服务也不可能。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教育服务的现代政治提供了可能。教育为现代政治服务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因此,不应狭隘地理解“国家发展”,将之只视作经济问题,国家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诸方面的整体进步,现代化也不只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社会各个层面的整体现代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