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由北京大学素质教育委员会、中国人学学会(筹)、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人学中心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理论研讨会, 于1999年12月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近50名学者与会,提交论文30余篇。 这次研讨会围绕人的素质的基本理论和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次研讨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化与人的创新精神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思想政治素质与创新精神如何有机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素质系统的核心、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造认识两大领域,就创造认识来说,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构成。从发生学上说,创造力经历了初级创造力、普通创造力和高级创造力这样一个发生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创造性又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能动、创新、独创。

      二、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与会学者一致拥护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他们指出,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并且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者们就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克服偏离素质教育的错误倾向开展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国教育中曾一度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甚至发展到了学生以考试成绩定终身,学校按升学率高低论优劣。这种一切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现象,有悖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有的学者从教育功能和评价尺度上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了辨析。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是那种仅限于传授已有知识的“再现型教育”,而是着重于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创造新知识的“发现型教育”。素质教育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与社会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程度作为教育评价的尺度。与此相对立的非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教育。这种教育以如何应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应试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得到好分数,是否提高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尺度。

      有的学者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果把“素质教育”仅仅看作是“应试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的对应物,或者把“素质教育”简单地定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教育”,显然是有片面性的。

      有的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应理解为“全面素质教育”,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实施的“又红又专”、“四有新人”的教育方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往教育思想的深化,更便于操作。与素质教育对立的不一定是“应试教育”,而是“片面教育”、“形式教育”、“被动教育”。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与之对立的教育形式培养出来的则是单面人、机械人。

      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审美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必要内容。它的实质是通过情感和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审美教育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

      有的学者认为,在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当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核心、灵魂。“两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两课教学改革中应该贯彻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关键,以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具体操作上,应该从现有的学生状况出发,侧重于方法论上的指导,采取专家教学组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上,与会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一概否定和排斥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使之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教学和教育改革的主轴。

      三、素质的概念和内容层次

      学者们认为,近年来国内对人的素质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素质的理解呈逐渐完整、扩展趋势,以《辞海》为例,新版《辞海》(1999年版)对素质的解释比旧版《辞海》就有很大的丰富和充实。二,更加强调智能、创造性素质。三,从理论层面向教育实践层面转化。

      一些学者着重就素质概念进行了研讨,他们认为应该对素质概念作出科学规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