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俊民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科学交叉、整体化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大型复杂问题的提出,交叉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交叉教育为突破口,巩固教育改革成果,把全面素质教育推向深入,使交叉科学在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跨学科与交叉教育

      跨学科作为一种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包括人周围的自然和人自身的自然)的方法与手段,是与学科相伴而生的。目前,对跨学科的含义有多种探讨。刘仲林认为,广义的跨学科有三层相互关联的含义,即:(1)打破学科壁垒, 进行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动,通称“跨学科”;(2)包括众多交叉学科在内的学科群, 通称“交叉学科”;(3 )指一门以研究跨学科规律与方法为基本内容的新兴学科,通称“跨学科学”(注:刘仲林:《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科学学研究》1993年第2期。)。笔者认为, 这一定义突破了以往学术界对跨学科含义的一般性描述,指出了跨学科发展的层次和导向。

      跨学科科研和跨学科教育是国际上早期跨学科活动的两个重要拓展方向。随着跨学科活动的专业化、国际化,交叉教育(亦称跨学科教育,Interdisciplinary Study;整合教育,Integrative Study)已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领域。就高等教育跨学科教改而言,从3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院校就组织进行了综合性课题问题的讨论。到80年代,美国大学在学科群、道德教育、创造力培养及师资培训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工科院校成立人文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实行双学位制,短学期允许跨专业选修、转系、转专业。其中,北京大学的大文大理实验班、浙江大学的复合班、上海交通大学模块式教学、同济大学以学科融合为特征的学科群建设等,在交叉教育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从整合教育论观点看,交叉教育至少体现相关的两个内涵:一是从认识论上把所有的学科作为一个知识整体,挖掘其共同结构和过程的整合教育;二是基于教育学的教学法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方式的整合教学。交叉教育涉及不同层面的教育和不同专业领域。 教育家迈维莱(W.Mayville)把当代交叉教育分为三种类型:(1)革命纲领。 即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建制,探求全新的整体性交叉教育改革;( 2)专业纲领。用整合教育方法,改革现有的专业以使其具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3)课程纲领。探寻学生更广泛、更新的文化与学科知识框架。交叉教育家克莱茵(J·T·Klein)把世界各地交叉教育分为六种类型:(1)跨学科大学;(2)四年大学生本科计划;(3)研究生和专科生教学;(4)核心课程和群集课程;(5)个性课程;( 6)无约束教学。可见,以跨学科教改为主要特征的交叉教育由形式到实质,由表层到深层,由个别课程扩展到整体课程体系的交叉设计,由教学改革到学校体制和结构的改革,实际是一场教育革命。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交叉教育的含义作三个方面的引伸:(1 )在传统学科、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的跨出专业、学科、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2)以新兴交叉科学为发展契机, 建立在跨学科课程体系之上的教育与教学;(3)以研究跨学科教育的历史、规律、 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教育观理论体系。从相互关联的三层含义可以看出,交叉教育的发展方式、方向、层次、规模均受到资源与环境、组织与协调、目的与利益、手段与方法等要素的制约。由此构成交叉教育的基本条件:

      (1)资源与环境是交叉教育的物质基础。 人类在不同时期面对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交叉教育除依靠不断丰富的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外,信息资源已成为上述物质配置过程的“灵魂”。当代交叉教育必须首先进行对有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加工处理活动,为交叉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以期完成新的交叉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建构。交叉教育还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如环境与经济的不持续性发展,已构成交叉教育必须关注的,开展可持续发展方面交叉研究与教育的基本前提。

      (2)组织与协调是交叉教育实施的保证。 交叉研究与教育是今日人类开拓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实现文化改造与技术改良所不可或缺的智慧工程。从科学的历史发展所大致经历的综合、分化、再综合三个阶段过程看,当代科研与教育也正处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时期。交叉教育特别强调各学科、各专业、各领域的合作。它不仅影响科学与教育本身,而且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工程技术各方面的发展,必须靠有效的组织与协调。从世界意义上看,交叉教育不仅要打破专业的局限,而且要打破国家、地区、民族的局限,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而必须依靠国际性的组织与协调。从交叉教育的成果看,首先,大学的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使学生不仅拓宽了专业学习领域,达到文、理、工、管等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交叉与结合,而且在传统的强调知识与能力基础上,还要训练态度,能与人合作共事,懂得科学的社会意义,具有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马克思说:“分工对于创造社会财富来说是一个方便的、有用的手段,是人力的巧妙运用,但是它每一单个人的能力退化。”(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8页。)人要获得天性的完整,就必须通过组织、 协调实现科际整合,从旧式专业分工解放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