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西方美学家中,有几类不同的美学知识类型,从总的面貌上看,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道地的哲学家,从纯粹哲学的思辨角度建构起来的美学理论,比如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维特根斯坦等;第二类美学的知识类型是心理学的,换言之,是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建立起来的美学。有时我们把第一类美学称之为哲学美学或思辨美学,而把第二类美学称之为心理美学、经验美学或科学美学,如阿恩海姆、埃伦茨威格、蔡尔德等。除了这两种美学的基本知识类型而外,还有第三种类型,这种美学是一些文学批评家或艺术批评家所作的美学思考,如果说哲学美学较多思辨和形而上的味道,而心理美学较多经验的实证的特征的话,那么,在比较的意义上说,这类也许可以宽泛地称之为文艺美学的类型,则明显地是从具体的文艺实践和历史方面来建构的,它更加关注复杂多变的具体文艺现象,并从这些文艺现象中概括提炼出一些颇有价值的美学概念和思想。巴赫金就是这样一位美学家。 巴赫金是前苏联最著名的美学家之一,也是前苏联在西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少数几位美学家之一(还有普罗普、洛特曼等),当然,他同时也是一位世界性的美学家。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亚当斯所说,虽然巴赫金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美学研究,但“直到70年代,他的著作被翻译成英语,他才广为人知。巴赫金的思想近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叙述理论方面。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地位的评判标准取决于时间的话,那么,可以说巴赫金的著作已经赢得了广泛声誉。”(注:Adams,H.&Searle.L.,(eds),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Tallahassee:Florida StateUniversity Press,1986,p.664.)而法国著名批评家托多洛夫则直言:“在20世纪中叶的欧洲文化中,巴赫金是一位非常迷人而又神秘的人物。这种诱惑力不难理解:他那丰富且具有特色的作品,是苏联人文科学方面任何成果所无法媲美的。但是崇敬之余,人们不免感到困惑;巴赫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思想特点又是什么?的确,他的思想如此多姿,人们有时甚至怀疑这一切是否皆出自同一个人的头脑。”(注: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73页。) 巴赫金1918年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主修语文学,因而具有相当出色的古代和现代语言知识。这种知识背景决定了他的研究必然是从语言哲学角度来切入美学问题。他的一生十分坎坷,在60年代以前,他的著作大多不能以他自己的名字来发表,而是署名弗洛希洛夫和梅德维德夫。他曾遭流放,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受到压制和打击。但这并没有使他丧失追求真理的热情和力量,他在遭受不幸时,坚持自己的研究思路,决不跟随政治形势和要求来改变自己的学术追求,因而写下了大量卓越的美学理论著作。在当时苏联特定的学术环境中,巴赫金的研究道路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而又值得思索的文化现象。可以肯定,正是由于巴赫金的这种独立不依和执著追求,正是由于他事实上的“边缘地位”,才导致了他的理论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独树一帜。 诚如托多洛夫所指出的那样,巴赫金是前苏联文化中一位十分独特的人物,是一个难解的谜。他是前苏联著名美学家中唯一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自1918年大学毕业,他直到1945年才获得文学副博士学位。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巴赫金的不少手稿被封存,甚至遗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1960年,青年学者科日诺夫在苏联科学院高尔基文学研究所整理文献时,发现了巴赫金的手稿《拉伯雷在现实主义历史中》,当即要求上级发表该文。这以后,在苏联发起了一个巴赫金著作的“抢救运动”。按照托多洛夫的说法,“巴赫金的作品是在1963年引起读者注意的。这一年他在1929年首次发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经过明显修改后再版了。”(注: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73页。)这以后,他的学术影响越来越大。在前苏联,对巴赫金的理论最为关注并奉为自己先驱的是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注:关于巴赫金的生平及学术发展,参见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克拉克和霍奎斯特:《米·巴赫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这以后,经由西方学者的翻译介绍,巴赫金的著作逐渐被引入了西方的学术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巴赫金来说,荣誉和名声来得太晚了。然而,正如亚当斯所言,评判一个人的学术地位的标准是时间,虽然晚了些,但时间最终给了这位卓越的美学家巨大的声誉。遗憾的是当学术界注意并承认他的思想时,巴赫金已是晚年。1975年3月7日他那坎坷不平的生命之旅悄悄地结束了。 巴赫金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审美活动中的作者和角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哲学》,《弗洛伊德主义评述》,《拉伯雷在现实主义历史中》,《小说语言》,《论梅尼普讽刺体的历史》,《文学问题和美学问题》,《言语体裁问题》,《语言学、语文学和其他人文科学中的文本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再研究》等。他的学术活动不但经历了正统的教条主义打击,同时还面临着西方现代哲学和美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对形式主义思潮、庸俗社会学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正统的教条主义认为巴赫金的理论属于非正统的异端,而西方学者通常又把巴赫金的理论视为广阔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正如托多洛夫所说的,巴赫金的思想极其复杂,多姿多彩,他是一个“非常迷人而又神秘的人物”。我以为,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不同的学派的合理思想在巴赫金理论中的同化,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他对各种学术思想的传统的改造以及他的创新。因此,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巴赫金思想属于哪个流派和思潮,而是他的理论究竟是什么?他的贡献究竟在哪里?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造成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