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人类传播和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传播和交往是以一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为依托而进行的。崇山峻岭、大河大洋曾经妨碍了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文化观念的差异、现实利益的冲突曾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种种矛盾和冲突。尽管如此,人类文化的传播仍在进行,人类文明仍在跨文化交往中进步。欧洲所谓“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的序幕。时至19世纪,由于航运、陆运事业的发展以及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掠夺,出现了大量原料、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跨国流动的现象,全球化已不可逆转。当时,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已经高瞻远瞩地看出了全球化对于文学变革的意义。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20世纪下半叶展开的信息革命,不仅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竞争的势态,而且正使人类的合作登上一个新台阶。第一次信息革命,以计算机问世为标志,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第二次信息革命目前正方兴未艾。它的里程碑是计算机的网络化与多媒体化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问世,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空前方便地进行联系。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国际电子商务开拓了十分诱人的前景,并且促成了虚拟企业的建成。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到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各国的信息网络正日益走向一体化。再加上冷战的结束,市场经济在各国的发展,多数国家的政府对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实行开放政策等因素,全球化的势头在世纪之交重新高涨。 关于全球化对文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其一,由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艺主体来制作文艺作品,将成为家常便饭。这方面的实践在20世纪已不乏其例,进入21世纪之后将更加普遍。其二,文艺的传播,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其三,文艺的生产和加工,将越来越多在“虚拟企业”中进行。这种企业的员工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网上进行的。其四,边缘人在文艺对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成为相互观照的镜子。人们不仅从自己本体文化出发去分析外来文化,而且借助异质文化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固有文化。最强烈地感受到全球化气氛的,是那些身处于不同文化撞击形成的漩涡之中的“边缘人”。像近几年播映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洋妞在北京》《绿卡族》就是以此为题材的。进入21世纪之后,反映边缘人心态、以边缘人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将会越来越多。其五,有必要不断调整和制定新的文艺法规,以协调围绕文艺跨文化传播而产生的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其六,对文艺创作、传播和鉴赏所施加的国家干预,将越来越困难。目前因特网上信息流动的特征,已经显示出了这一点。 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冲突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仅仅是全球化的插曲而不是主旋律。文艺富于情感性。文艺的传播不仅从理智上打动人们,而且从情感上唤起大家的共鸣。就此而言,文艺是无国界的,必定能在新世纪中为推动全球化起重大作用。具体地说,文艺所能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六个层次:其一,加深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文艺可以深入、生动、细腻地揭示人们复杂的心态,这一点是新闻、历史、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其二,沟通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感情。以情动人,本来就是文艺的基本特征。由于超越了现实的功利关系,文艺较易唤起公众的共鸣。其三,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最严重的是战争。如果能将战争由现实时空转到文艺时空当中(就像人们以在足球场上角力取代兵戎相见那样),那总归不是坏事,因为它以一种相对害处不大的活动形式(如电子游戏)替代了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军事斗争,甚至可能将注意力引到同仇敌忾以对付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如外星人入侵、环境污染等),而减少人与人的彼此仇视,尽管文艺时空中的战争有时不是缓解而是引发了现实时空中的敌意。事实上,能否增进理解、沟通情感、化解冲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艺作品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它的倾向性。 在历史上,史诗、音乐、雕塑、戏剧等文艺作品都有表现群体人格、沟通民众感情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甚至可以不无根据地认为:但丁、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对欧洲统一的贡献大于都铎王朝和霍亨索托王朝;巴尔扎克对欧洲统一的影响也不弱于当时的议会和政府。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以前,文学在以文艺为媒介的交往中处于支配地位。文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文艺,语言方面的障碍毫无疑问妨碍了交往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以影像见长的电影文艺首先打破了文学在交往上曾创造的纪录,像默片大师卓别林的作品在全世界不胫而走,便是例证之一。广播电视对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电影。1985年,在美国费城、英国伦敦等地举行的援助非洲饥民音乐会,由10个通讯卫星把各场地的节目衔接起来,向90个国家进行电视实况转播,向50个国家播送录像带,观众估计达到20亿之巨,成千上万的人纷纷慷慨解囊。计算机网络虽然还远远没有显示其潜能,但它作为一种文化媒体的地位业已为人们所公认。因特网建立以后,文艺信息传播更加方便,时差大为缩短。1995年,由美籍华裔青年杨致远与其伙伴戴维·费洛开发的网上搜索引擎Yahoo一炮打响。1997年,全球网络的广告收入为9亿美金,其中60%由搜擎公司赚得,Yahoo公司占了很大的份额。受其启示,1998年以来国内中文搜索引擎迅速发展,出现了Goyoyo、Cseek、Sohoo、北极星、中国导航、若比邻、广州网易等站点。这些引擎无疑将对世界各国的文艺交流起巨大的促进作用。网上文艺超越了国界,实现了空间上的“天涯若比邻”。而且,网上信息的流动不像广播电视那样受制于一定的节目时刻表,这无疑将大大方便全球性的资源共享,能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