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促进中国教育超常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瑞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陈国良 院高教所所长 (200032)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继续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立足自力更生,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走出一条同传统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江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界对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共同愿望和决心,为中国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科教与经济共同发展,进而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国家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面临着国际社会高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同时,随着国际和国内由经济和科技竞争引发的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客观上有力地推进着我国正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和进程。这一进程给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索一条加速我国教育超常规的发展道路。

      (二)

      党中央、国务院近来反复强调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江泽民同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指出,“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实力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世纪之交,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等新型产业的支持,使知识和人才的价值提升,同时,社会对各类高质量、高层次的教育将产生更为旺盛的需求,这就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现实机遇,作为一种驱动力,推动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发展。

      应当说,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不适应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即把教育当作一种纯福利性的事业,并由国家包办。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开始认识到教育与经济联系的普遍性和教育对促进经济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用产业经济的思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的突破成为中国跨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这也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教育是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产业,其“产品”(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等)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它可以创造出比生产和维持自身要高得多的价值,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运行的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同时,它的产出又能为其他行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作出巨大的贡献。由于这一特殊价值,教育还能成为社会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从产业经济的观点来看,教育作为一种以高知识技能为特征的产业,就有必要,也有可能进入市场(主要指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教育),用产业经济的思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直困扰我国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财政支撑能力矛盾,从而为中国教育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加速实现教育资金积聚、实现教育超常规发展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的、经济的、财政的支持。

      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运作,并非是将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全部依赖于社会和居民家庭,而是与教育产业产品的基本属性有关。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教育产品兼具“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双重属性,即教育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好处(包括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收益,金钱和非金钱方面的收益,也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收益,等等),同时,也给受教育者带来好处。这一源自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为教育的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居民家庭等社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教育所受到的冲击与压力比其他产业要大得多,而由不规范的教育短期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足以抵消一代人的努力。因此,在汲取中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扶持教育产业,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是我国跨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发展教育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性的高度,将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产业和社会经济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人力资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在解决各类就业问题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教育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力的提高,增强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力,为中国教育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奠定社会经济基础。

      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是一国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之一,而采用基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超常规战略性思路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三)

      回顾中国经济近2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秘诀,就是坚持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用较短的时间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短缺的资金需求,从体制、资金等多个方面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