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理论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多元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越 中国人民大学(100872); 陈如松 佳木斯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54007)

原文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于它的综合性。只有以辩证思维为核心,将相关科学有机整合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准确全面地阐释当代复杂的教育现象,从而提取富有成效的教育工具。

      唯物辩证法

      当代教育理论既然是综合的理论,就应有能将相关理论整合贯通的理论机制,而唯物辩证法恰好具有这种功能。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论,同时也是一门整体的、系统的科学,它在当代教育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效。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各种理论、观点和学说实现“优势杂交”,使其综合为一种出于各个学派又高于各个学派的科学理论。也就是说,在整个教育思维过程中,唯物辩证法居于主导、统帅或调控的地位。如果缺乏这种立体的或整体性的指导,各种思维要素与方法就不可能协调一致攻克某一教育问题,就会因其不协调的动作干扰或抵消教育工作的应得成果。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科学,其宗旨在于了解人的行为的规律,提高行为的预见性和调控力,以调节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发展的结果,产生了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的理论”。它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价值”五个层次,其中生理、安全是低级的生物意义上的需要,社交、尊重与自我价值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高级需要。此外,行为学家们还提出了“期望值理论”、“成就需要论”等等。

      行为科学的诞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它将以往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提升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原来对制度约束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将过去单纯“监督”的管理转为“激发动机”的管理,将以前独裁式的指挥转变成“民主协商”的科学决策。在管理中强调了解人、尊重人与关心人,这无疑是管理史上的一大进步。

      社会学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人既是社会的核心,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成为社会的中坚,有的变成社会的蛀虫;有的通过劳动赢得了荣誉,有的巧取豪夺成了历史的罪人;有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有的变为历史的绊脚石;有的因其发明创造名扬四海,有的因杀人违法上了断头台……

      不同的社会角色往往表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及思想品德与行为走向的集中体现。因此,对社会角色进行分类与剖析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它为做好人的教育工作,做到因人而异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由于它对人的本质、个性、气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而其发展速度很快,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创造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等。而对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人的言行做出科学的解释,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例如对青年心理的研究,可以揭示青年人在情感、性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这对有效的引导与教育青年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逻辑学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普通逻辑、辩证逻辑等分支学科。其中,普通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保障思维的确定性、明晰性、无矛盾性与论证性,教导人们如何严密地组织、表达和论证思想,因而为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与证明反驳具有说服力提供了科学的工具。辩证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保障思维的动态性、发展性与丰富多彩性,它教导人们如何使用辩证思维形式去准确科学地描述思维的辩证运动,因而为如何具体把握思维的矛盾运动、预测矛盾运动发展方向以及矛盾运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偏差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只有学会并自觉运用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分析教育对象,才能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

      以辩证思维为核心,融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相关科学于一炉的综合性教育理论,为全面认识教育对象、立体把握教育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工具。而要使这一理论付诸实践、落到实处,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或教育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单打一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全新要求,只有将硬件方法与软件方法有机融通的多维立体的教育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解释和解决诸多具体教育问题。

      “软件”方法

      软件,亦称程序系统或软设备,这里借以比喻社会学、心理学等教育方法。

      社会学范畴的教育方法,包括社会考察、对话、典型示范、精神激励及民主管理等方法。社会考察是了解教育对象客观情况的方法,是教育者深入实际了解教育对象实际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第一手材料的方法。它是分析问题、做出判断、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前提或基础。没有这项奠基性工作,教育就如盲人骑马,难于对症下药。谈心对话的方法,是在充分了解问题症结之后,教育双方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交换思想、理智沟通的方法。这里没有强加于人,而是借助相互理解与彼此关心,使问题在亲情倍至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地得到解决。典型示范法,是用教育者或其他榜样人物进行立范,启迪教育对象的心灵,达到自觉纠正过失的方法。由于榜样是具体的,必然受到时空诸条件或性质的局限,随之而来榜样的作用也不会具有不加限制的普遍意义。因此,典型示范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激励方法,是运用物质或精神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其奋发向上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信仰和目标的激励、精神的激励、心理的激励数种。

      社会学的教育方法,主要用于调整现代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社会关系与行为,而社会关系与行为又是在个性心理、社会心理支配下,通过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交织作用体现的。因此,在对人的教育中,心理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