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革命、信息社会的崛起,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现行教育体制、教学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思考,仅就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一、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叶之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这就是工业文明社会向信息文明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观点、学科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频率明显加快,仅仅依赖对既定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够保证一个人能够成功地适应变化神速的社会。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重要的不是灌输多量的知识(这是无济于事的),而是揭示知识的结构。要建构、把握、阐释、驾驭知识的结构,需要有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人的素质,这就是能力。能力不是既定的知识本身,而是获取和处理知识的方式。合理驾驭知识的方式乃是人们进行自由自觉地创造性活动的最基础性素质,是推动知识更新、科学革命、观念进化、社会进步的主体内在驱动力。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的教育观念开始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能力培养。 然而,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并非单单取决于他的能力素质。这是因为,一方面,能力本身还只是主体内部规定的一种潜在因素,这种潜在因素要发挥出来,转化为现实的成就,还需要有一系列其它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就主观方面的条件而言,能力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程度的大小等等,还与一个人的意志力、毅力、性格、情趣等等方面的素质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能力的发挥还有一个性质、方向的问题,这就是说,能力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这就又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态度、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方面的素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加速推进,人们所面对的世界更加斑斓多彩。各种观念的冲突(保守的与激进的、拜金主义的与奉献精神的、享乐主义的与艰苦奋斗的),各种思潮的抵牾(颓废的与进取的、消极的与积极的、悲观主义的与乐观主义的、怀旧复古的与未来理想的、粉饰的与批判的),各种异己力量的压迫(竞争、失业、落弟、破产、社会强权、人际关系、自然报复),各类社会现象的薰染(腐败、名位、权力、金钱、黑势力)等等,都需要人们去面对、去评价、去选择、去承受、去适应。这样,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传授知识或培养能力的过程便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就是从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到培养能力的现代观念,再到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观念。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注重塑造人格、陶冶性情,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新精神,并且,传授知识又是围绕能力培养、人格塑造、陶冶性情而进行的,另外,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又都是为最终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新精神而服务的。 把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的一般理解和认识。把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看成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达到未来理想境界的自由王国的前提,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对个性自由程度的不断解放,这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过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第649页。); 一切民族最后都要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页。)。马克思、 恩格斯还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3页。)也许正是这种与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的一般理论相一致的,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也许正是信息社会的未来成熟性的发展,可能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憧憬的那个美好的未来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般性的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前提和条件。 从人对人的本性和价值的认识的角度来看,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把人看作是既定知识的奴仆;注重于培养能力的教育观把人看作是驾驭知识的主人;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则把人看作是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的一个积极进取的、不断自我发现、自我生成和自我发展着的能动主体,在此,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人,而且是自身能力的主人,还是自我发展的主人。 二、学习过程的内在方式——知识、能力、人格的三元互动统一运作 注重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对人的成长,对一般的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由外部简单输入现成知识模式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个人通过自身先已建立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对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通过这种选择、加工处理,学习者真实体验到的知识模式已不再可能简单雷同于外部输入的模式。学习者真实体验到的知识、情感、方法、逻辑是他通过自组织化的内部加工处理的动作而不断生成着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最初的知识仅仅为加工过程提供被加工的对象性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外求习得,也可以通过对内储相关信息的回忆而获得;能力则为加工过程提供相应的规则、逻辑、方式、方法;人格则为加工过程提供意志、价值、态度、方向、情趣等方面的考虑。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最终生成的便是那种作为个体体验而呈现出来的结构化了的知识、观点、方法、逻辑、信念、秉赋、志向、情感等等。显然,这种结构化了的内容不仅是关于知识的,而且是关于能力和人格的。通过学习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人格素养都将会有所改变,并且在三种素质之间还可能会存在相互的规定和转化。如,对能力或人格的认识可以转化为知识的模块,而相应的关于能力和人格的知识模块又会反过来改变人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养,另外,人格的力量又会有助于能力的发挥和知识的增长。